明朝火燒眉毛的時候,各地宗室藩王都在幹什麼?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明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歷史上,每當到瞭一個王朝的沒落時期,總會有很多皇室宗親們站出來,力圖扭轉已經千瘡百孔的“祖宗基業”。而事實上,也確實有些人能夠力勉狂瀾,比如重建漢朝的位面之子劉秀。他經過努力最終把已經滅亡的漢朝從新建立起來,是為東漢。除瞭劉秀之外,還有就是劉備。雖然經過時間的洗刷,他已經和漢室沒多少關系瞭,但畢竟血液裡面流淌著祖先的基因,因此也算是延續瞭漢朝。之後還有就是南宋的趙構瞭,作為藩王,能偏居一偶也是很有本事瞭。就好比玩遊戲,比如一品官老爺或者麻雀飛青天,能把爛小號帶起來,那就是神人。

當然瞭,小編說的都是那些成功的,其實還有很多藩王試圖扭轉局面,但很可惜都輸瞭,因此我們就不提瞭。但是,到瞭最被大傢關註的明朝末年時,明朝的藩王們都在幹什麼呢?大傢都知道,明朝的藩王一直是歷代王朝裡面待遇最好地位一幫群體。而之所以會是這個樣子,那是因為明朝的建立朱元璋是個好丈夫好爸爸好爺爺好祖宗,估計是自己小時候受的苦太多瞭的緣故,在他建立瞭明王朝之後,對於自己釘釘傢人那是相當的好。生怕他們以後跟自己一樣沒瞭著落沿街要飯,或者跟劉備劉秀那樣靠當街邊小販才能養活自己。
於是都給他們封瞭王。明初之際,朱元璋在全國各地分封瞭自己24個兒子和1個侄孫,共計25個藩王。這25個當中有9位稱塞王,主持地方軍務,抵禦北方外寇入侵。明朝宗室,既不同於漢晉,又不同於唐宋。他們一出生就意味著來享受地位和財富的。但千算萬算也不如天算。後來朱棣當瞭皇帝,於是就對藩王進行瞭改革。他嚴令嚴令藩王不得幹涉地方政治軍事事務,不得擅自離開封地,結交地方官員等。這也就是“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的局面。後人戲稱朱棣這是在養豬,不過這“豬圈”范圍比較大,是在王府之內。

後來皇位傳到瞭明萬歷皇帝這裡,明朝的宗室已經突破一百萬人瞭。這樣一來,明朝地位經濟壓力就顯得很大瞭。迫不得已之下,萬歷開始執行“推恩令”。意思是遂減歲祿,並限制繼承爵位等等。所以現在網上說的什麼藩王誤國白吃白喝,那都是萬歷之前的事瞭。到瞭明朝末年的時候後,所剩的藩王其實已經不是很多瞭到瞭崇禎末期,隻剩100多傢藩王瞭罷。

但就是這幫備受明朝恩惠想到人,為何卻沒有多少個能撐的起明朝半邊天的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不是他們不想,而是真的沒那個實力。和劉備劉秀這種能征集軍隊,一呼百應的人不同。由於朱棣的的條令,明末亂世的宗室們左右為難,一來自己不能養軍掌兵,二不能隨意出境。比如明末唐王私自募兵跑去勤王,自己飛但不被嘉獎,反而被直接廢為瞭庶人,給關到瞭鳳陽監獄。看到前面的唐王這麼積極的人都這個樣子瞭,宗室們的心也都死瞭。大多隻能坐以待斃,有甚者不願出一點糧餉犒勞守城將士,不是不想,而是怕落下把柄,又給自己投進監獄裡面去瞭,總之吧,明朝藩王其實並沒有那麼不堪 而是被自己人給整怕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