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李自成包圍瞭北京城的時候 為何崇禎不選擇外逃呢

李自成包圍瞭北京城的時候 為何崇禎不選擇外逃呢

時間:2019-07-23 12:22:4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還不知道:崇禎為何不外逃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崇禎皇帝作為亡國之君,雖然亡國之災不完全在他,但他的剛愎自用,好高騖遠,不敢擔當絕對是明朝滅亡的加速劑。

雖然作為皇帝他做到瞭“君王死社稷”的諾言,但我想這並非是他真心希望的,隻是形式危急,四面楚歌,想逃卻逃不掉瞭。

這還要從崇禎皇帝的性格說起。1642年,明朝面臨清朝和農民起義軍兩年夾攻之時,崇禎皇帝就想過與清朝議和,並秘密派兵部尚書陳新甲辦理此事,但誰知陳新甲與清朝來往的書信被書童誤以為是給皇帝的奏章呈瞭上去,結果此事引起瞭軒然大波。

要知道,明朝末年的書生是極強的噴子,都是一副“慷慨赴國難”樣子,對陳新甲口誅筆伐,一致認為他是漢奸賣國賊。

崇禎皇帝為瞭推卸責任,把所有罪名都安在瞭陳新甲身上,並且下令將他處死。

有瞭上一次的教訓,朝臣們都看透瞭皇帝的嘴臉,雖然有人提出來南遷,也是崇禎皇帝默許的。但大臣堅決反對,回頭南遷成功與否暫且不說,這丟掉北方半壁江山的罪責肯定又落在瞭自己的身上。

可以說,正是崇禎的不敢擔當使得君臣之間相互提防,都不想背這個千古罪名。等到瞭李自成包圍瞭北京城,崇禎皇帝也隻有上吊才能避免遭受被俘的侮辱。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