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建德是怎麼敗給李世民的 他是什麼時候開始就輸瞭的
竇建德是怎麼敗給李世民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其中著名的一位就是夏王竇建德。竇建德漳南人,就是現在河北故城縣人。少年時為人仗義,而且膽氣過人。很受鄉裡人敬重,威信很高。當時隋朝募兵征討高麗。竇建德為瞭救一位同鄉,結果受株連全傢被隋兵殺害,於是竇建德揭竿而起,很快就聚集瞭上萬人的隊伍。
竇建德為人慷慨仗義,和士兵同甘共苦,手下士兵都願意為他出生入死。所以竇建德的軍隊越來越壯大。
在攻打河間郡時,郡丞王琮帶兵抵抗,竇建德帶兵攻打一月有餘,死傷慘重,卻久攻不下。一直到王琮聽到隋煬帝被殺的兇信後,為隋煬帝披麻戴孝,大哭一場後,才棄城投降。手下士兵要為死去的同伴報仇,要殺掉王琮,把他給上鍋裡蒸瞭。竇建德說,王琮為主盡忠,是真正的忠臣。過去我們做盜賊時可以隨便殺人,現在要治理國傢,怎能隨意殺人呢?敢傷害王琮的,滅三族。周圍郡縣聽說後,投降的很多。

竇建德每當攻陷城鎮,打敗對手,就把得到的財物分發賞賜給手下將士,自己卻一樣東西都不要。不吃肉,日常吃的隻是蔬菜、糙米飯。他的妻子不穿絲織衣裳,奴仆隻有十幾人。進聊城後,得到隋皇宮裡上千名宮女,年輕漂亮,他都馬上遣散。俘虜的隋朝文武官員和將士上萬人,也都遣散,任其自行還傢。
還有一次戰役中,竇建德俘虜瞭李勣的父親。李勣隻好主動來投降。(李勣是當時唐軍中有名的將軍)後來李勣又拋下父親獨自投奔瞭唐軍。手下將領都要殺掉李勣的父親。竇建德說,世績,唐臣,為我所擄,不忘本朝,乃忠臣也,其父何罪!於是把李勣的父親也釋放瞭。
滑州刺史王軌的奴才殺掉王軌,帶著王軌首級去投奔竇建德。竇建德說,奴才殺主這是大逆不道,我怎麼會接受你呢?立即命人殺掉瞭這個奴才,把王軌的首級給送瞭回去。滑州官吏百姓受到感動,馬上獻城投降瞭。
竇建德的隊伍算是仁義之師瞭。那他帶領十幾萬大軍救援王世充,怎麼就敗於李世民呢?
主要有一下兩點。

竇建德畫像
其一竇建德聽信讒言,妄殺瞭一文一武。
文的是宋正。《舊唐書》記載:“納言宋正本好直諫,建德又聽讒言殺之。是後人以為誡,無復進言者,由此政教益衰。”
武是大將王伏寶,此人打仗非常勇猛,對竇建德也很忠誠,卻被誤殺。這一段在《舊唐書》中有清晰記載:“其大將王伏寶多勇略,功冠等倫,群帥嫉之。或言其反,建德將殺之,伏寶曰:‘我無罪也,大王何聽讒言,自斬左右手乎?’既殺之,後用兵多不利。”
這一文一武被冤殺,等於竇建德自斷臂膀。為失敗埋下伏筆。

影視劇中的竇建德
其二,竇建德碰到瞭高手中的高手——李世民。李世民無論從軍事指揮能力上還是在個人武力值上都要勝出一籌。從軍事指揮上,李世民高瞻遠矚,分析精辟透徹,入木三分。直接看到瞭竇建德大軍雖眾,但遠路而來,人馬疲乏,而且糧草接濟困難,所以久戰不利。因此李世民故意避而不戰,使得竇建德大軍,進退不得,將士思歸,無心戀戰。在個人武力值上,李世民敢帶四名騎兵親自偵查對方。他對尉遲恭說,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結果是追兵來一個死一個,來一個死一個,再無追兵敢追。兩軍對陣,世民帥騎赴之,所向披靡。李世民手下將士也勇猛,淮陽王道玄挺身陷陳,直出其後,復突陳而歸,再入再出,飛矢集其身如胃毛,勇氣不衰,射人,皆應弦而仆。再加上唐軍中有秦瓊、程咬金,史大奈等一般虎狼將軍,竇建德大軍不敗也難。

河北曲陽竇王廟
夏王竇建德雖兵敗被殺,但因為他的仁義之名在民間廣為流傳,所以死後民間百姓為他修建瞭許多廟宇,直到現在河北的許多地方還有竇王廟的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