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鐘會是怎麼讓自己惹禍上身的?真相是什麼

鐘會是怎麼讓自己惹禍上身的?真相是什麼

時間:2019-07-23 14:47:5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鐘會在當時應稱得上奇才,為什麼最後會引來殺身之禍?下面小編為大傢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鐘會(225~264)三國時期魏國謀士、將領。字士季,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出身名門,父鐘繇位三公,魏齊王芳正始年間(240~248),由秘書郎遷中書侍郎。正元二年(255),毋丘儉作亂,鐘會從大將軍司馬師東征,遷黃門侍郎,甘露二年(257),都督揚州諸軍事諸葛誕反於壽春,又從大將軍司馬昭討之,被委以腹心之任,出謀劃策居多,時人比為張良,參與朝廷重大決策。

鐘會的失敗其實是因為沒有能果斷的,將司馬昭在成都的親信迅速除掉。而他們則散佈瞭對鐘會不利的言論,動搖瞭魏軍的軍心,煽動瞭將士們對鐘會的敵意。此外,鐘會聽從謀士的建議,沒有徹底斷絕將領和城外軍隊的聯系,這也是他放的一個重要的錯誤。而且鐘會不僅厚待薑維,還聽從薑維的計謀,這也不利於他獲得曹軍將士的信任。

在鐘會很小的時候,有一次,正在睡午覺的鐘繇被鬧騰聲驚醒。他偷偷一看,卻見自己的兩個小兒子正在偷自己的酒喝。按當時的禮儀,喝酒前要行禮。 鐘繇見他那個老大兒子鐘毓規規矩矩地行過禮後才喝,而小兒子鐘會則沒那麼多事,不管三七二十一仰脖就喝。鐘會答道:“本來幹的就是偷偷摸摸的事,還講什麼禮數!”

鐘會當時應稱得上奇才,生長於名士之傢,自幼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曾被司馬師稱贊為“王佐之才”。他出仕後的經歷也很亮眼:曾參與平定兩次淮南叛亂,在平叛過程中屢出奇謀,被人比作西漢謀士張良,可謂出瞭不少風頭;幫助司馬昭粉碎瞭魏帝曹髦的奪權企圖,成功成為瞭司馬氏的心腹

司馬昭生性多疑,在鐘會占據絕對優勢,勝局毫無懸念的情形下,派衛瓘監軍,實屬反常,可見司馬昭已開始提防鐘會瞭,他已然踏上瞭一條不歸路。鐘會確實有遠大的志向抱負,但是在軍事、政治方面的研究造詣確實趕不上司馬昭來的老練,常將文人那種傲慢的氣質帶在身上,最終引來瞭殺身之禍。薑維就是看著他謀略不及鄧艾,才肆意挑唆利用他割據一方,對抗司馬昭的。

至於殺嵇康,鐘會其實是很崇拜大文豪嵇康的。曾經將自己的詩集偷偷隔墻扔入嵇康傢的院子內,希望嵇康能看看給以評價,然後快速的逃跑,感覺就好像是暗戀嵇康似的。然後鐘會做大官之後特意去找嵇康,嵇康看都不看他一眼,問瞭句:你來幹什麼?鐘會的回答同樣經典:見所見而來。之後鐘會因愛生恨,在司馬昭耳邊不斷說嵇康的壞話,最終嵇康死於非命。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