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中的舉人和秀才僅僅隻是稱呼不一樣嗎?差距有多大?
古裝劇中的舉人和秀才僅僅隻是稱呼不一樣嗎?差距有多大?今天給大傢帶來瞭相關內容,和大傢一起分享。
現如今的電視劇已經是人們的主要娛樂項目之一瞭,古裝劇的出現讓人們變得熟悉歷史。在古裝劇中,會經常出現舉人和秀才,對於不瞭解科舉制的人來說,兩種稱呼雖然不一樣,但是它們相差是非常大的,對人的前途有很大影響。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或者電影中,經常會聽到“窮秀才”,你肯定沒有聽說過“窮舉人”,由此就可以看成,秀才和舉人的差別是非常大的。“窮秀才”隻能說明這個人是讀書人,但是他沒有上榜,這裡的榜是指皇榜。

在隋朝時期,隋文帝建立瞭科舉制,隻不過這時候的科舉制沒有得到應用,反而是到瞭武則天的武周時期,科舉制得以大規模的應用。武則天建立瞭歷史上的武周,當時的朝堂中都是李唐的大臣,沒有自己的心腹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武則天在隋文帝的基礎上,完善瞭科舉制,這時候的科舉制就是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武則天選拔自己心腹的過程,要想中舉絕對不是件容易事。科舉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朝廷更是非常重視的,因此絕對不會發生作弊。

通過隋朝和唐朝的不斷改善,科舉制到瞭明清時期,已經是非常完善的瞭。在明清時期,最基本的測試就是童子試瞭,考過童子試就是秀才瞭,不過童子試又分為縣試、府試、院試三道考核。每一道考核都是非常不易的。

能夠考過童子試,就代表瞭取得參加鄉試,以及之後的考試瞭。假如童子試都沒有考過,那麼肯定是沒有中舉的可能瞭。同時朝廷都是非常重視科舉的,即使是負責監考的考官,在官員的級別上也不低。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監考官類似於欽差大臣。

看過古代電視劇的都知道,欽差大臣是皇帝欽點的,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欽差大臣甚至是代表瞭皇帝。由此就可以知道,監考官的重要性。在某一個地方負責監控的監考官,在級別上與地方的巡撫是一樣的。這級別已經是很高瞭。
這些監考官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員,會被授予提督的虛銜,地位跟巡撫相同。選拔秀才已經是非常重視瞭,那麼選拔舉人更是重中之重。舉人參加的鄉試,限制非常多,比如說曾經是街頭藝人或妓院出身,就不得參加。

看到選拔舉人的嚴格要求之後,就可以看出,舉人要比秀才高得多。古代的時候秀才是很多的,但是想要考中舉人,難度就非常大瞭。秀才和舉人的區別就在於,秀才沒有走入仕途的可能,但是舉人就不同瞭。如果考中舉人,實際上已經獲得候選官員的身份。從三省六部制建立之後,負責選拔官員的就是吏部,在明清時期也是如此。

考中舉人之後,吏部的選拔名單上就會出現舉人的名字,在這裡吏部通過名單進行選拔。舉人一般會被授予縣丞、教諭的職位,偶爾也會獲得知縣的官職。雖然這些官職的級別不高,但是卻是寒門子弟走入仕途的唯一方式。

那麼舉人之後還有貢士、進士、探花、榜眼以及狀元,不過越往後難度是越大的。成為舉人之後可以參加京城的會試和皇上欽點的殿試,能夠考到這裡,已經是很厲害瞭。會試考中之後成為貢士,在這之後就會出現人們所說的一二三甲進士。
一甲進士就是狀元,其後二三甲進士就是榜眼和探花。那麼秀才沒有考中舉人的話,他們會去做什麼呢?這樣的人都是讀書人,朝廷肯定是會任用的,大部分秀才是做地方的幕僚,其次還有一部分秀才會選擇教書。
因此無論是舉人還是秀才,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協助朝廷。秀才雖然沒有機會走入仕途,但是在很多方面都有待遇,比如說秀才和妻子是可以免除徭役賦稅的,這一點是很重要的瞭。古代的時候朝廷對徭役賦稅是很重視的,假如能夠免除徭役賦稅,說明這個人肯定對朝廷是有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