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他是趙匡胤的心腹,驟登高位被貶!父親早就料到結局!

他是趙匡胤的心腹,驟登高位被貶!父親早就料到結局!

時間:2019-07-23 17:23:32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他是趙匡胤的心腹,驟登高位被貶!父親早就料到結局!今天給大傢帶來瞭相關內容,和大傢一起分享。

中國十分重視傢庭教育,古代很多名臣都源於一個良好傢風的傢庭,哪怕這個傢庭並不富足。當然也有一些大臣的子弟由於疏於管教而成為紈絝。

偏偏也有這樣的原生傢庭:父親安分守己,可是兒子卻因為驟登高位而行為失當,最後招致大禍。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樣的故事。

01

一位歷史上的小人物

盧億,一個並不出名的古人。他的兒子叫盧多遜,咋一看也想不起來他是誰。但說起來,盧多遜的政敵是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朋友是秦王趙光美,效勞的皇帝是宋太宗趙光義,那麼對盧老兄所處的時代就清晰起來瞭。

盧億是今天的河南沁陽人,五代十國時候的小官吏,最後逐漸升遷,成為後周的開封府推官,這個官職相當於當地法院的院長。

在任上,他編撰瞭後周重要的法規典籍《大周續編敕》,被皇帝下令全國推廣。憑借這樣的成就,盧院長逐年升官,即使趙匡胤將“後周”改成瞭“大宋”,他也穩坐朝堂。

當然,盧老兄之所以沒有在改朝換代中被刷下來,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的低調。盧億的生活特別儉樸,甚至成為瞭朝廷高層幹部也依然保持勤儉的作風。

不過這一切,都被他的兒子打亂瞭。

02

政治漩渦中的兒子

與盧億的安分守己不同,他的兒子盧多遜則聰明過人。盧多遜從小就聰慧,一本書看上幾遍就能全記住。憑借著與生俱來的天賦,他很小就中瞭科舉,在集賢殿擔任校理。

集賢殿是國傢收藏典籍的地方,說白瞭盧多遜就相當於皇傢圖書館的管理員。趙匡胤當年還是禁軍統領的時候,就喜歡在集賢殿裡閱讀書籍。

可能是發現一個五大三粗的武將喜愛閱讀是個十分不正常的事情,盧多遜開始留意這個武將。他讓同僚註意趙匡胤借閱的圖書,然後自己憑借天賦對同一本書通宵閱讀。

等趙匡胤再來的時候,兩人就可以交流閱讀體會瞭。在這個階段,我們理解為交朋友。或許這個小小的圖書館管理員很早就看出來,禦林軍統領未來會有大作為。但是我們願意善良地分析為:兩個等級差很多的官員因為閱讀成為瞭書友。

很快,陳橋的兵變讓“書友”成為瞭皇帝。同時,盧多遜的努力沒有白費,由於之前兩人聊得來,趙匡胤提攜他當瞭“知制誥”,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負責將皇帝口頭的命令整理成聖旨。

在工作中,盧多遜經常與宰相趙普爆發沖突。史書記載,盧多遜喜歡當著皇帝的面數落趙普的短處。皇帝的秘書和一國宰相發生這樣的沖突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我們有理由懷疑,是盧多遜充當瞭趙匡胤的喉舌。

因為事實證明,宋朝渡過動蕩期之後趙普就被趕出瞭京城,到地方上任一方長官,說明趙匡胤的心中自有取舍。而且皇帝與秘書之間的關系有多親密呢?當年二人因為皇弟趙光義產生瞭誤會,盧多遜上書自辯用瞭這樣一句話:“知我者是你,希望你明鑒。”

同樣很難想象兩人能夠說出這樣“曖昧”的話來,可見盧多遜是宋太祖的鐵桿心腹。而遠在地方任職的趙普隻能可憐兮兮地說一句:“我是被權幸之臣惡語中傷瞭。”

03

老父親的遠見

在宋太祖時期,盧多遜步步高升,一度到瞭吏部侍郎。高官得作,府上自然是車水馬龍。不僅有各種送禮的人,連皇帝的賞賜也是十分豐厚。

這讓簡樸慣瞭的老父親盧億十分不適應,他對親友說:“我傢世代樸素,現在富貴突然到來,我怕傢族後代將來會死無葬身之地啊。”

於是盧億堅決不沾兒子的光,非常果斷堅定地主動辭職,最後從少府監的位置退休。此時兒子剛剛在仕途上平步青雲。

誰知,趙匡胤在壯年去世瞭。繼任者十分重用趙普,曾經皇帝的紅人卻漸漸退消瞭熱度,但對趙普的敵對態度並沒有減少。

比如趙普和皇室結成瞭兒女親傢,這背後的意義自然不言而喻。趙普的兒子,當時為潭州知府的趙承宗迎娶瞭燕國長公主的女兒。婚禮在汴京舉行,熱鬧非常。可是新婚還不到一個月,盧多遜便上書給皇帝,要求趙承宗趕緊離開京城回到工作崗位。如此的不識趣讓趙普惱怒非常。

當然“宰相肚裡能撐船”,趙普還是留有幾分顏面,幾次勸盧多遜辭職回傢享受富貴,可是在官場滋潤慣瞭的盧多遜拒絕瞭對方的好意,繼續留在已經不是自己時代的官場上。

04

名利一場空

盧多遜有一個天然的弱點,就是和趙匡胤的三弟趙光美關系特別好。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趙匡義雖然坐上瞭皇位,卻不願意以相同的方式讓弟弟繼承自己的皇位。所以對趙光美很堤防。

趙普與趙光美雖無仇無怨,但是為瞭對付政敵盧多遜,前者還是選擇痛下殺手。趙普收集瞭趙光美和盧多遜往來的證據,稍加整理再添油加醋便上報皇帝,告二人有繼位之心。

要知道,宋太宗最害怕這個,趙光美的心思觸動瞭他自己最後的底線。不管事情是否屬實,趙匡義下令追查責任。最後的結果就是趙光美被踢離京城,在封地憂憤成疾,吐血而亡。

好朋友盧多遜帶著全傢被流放到三亞“旅遊”。宋太宗的原話是:“本來想抄沒傢產、誅滅九族,但是念在你是朝廷重臣,所以留有一絲顏面,全傢都去海島度假吧,永遠不要再回來瞭。”

宋太宗駕崩後,繼任者宋真宗知道盧多遜一傢是被冤枉的,於是為其平反,此時盧多遜已經客死他鄉40多年。

至此,宋初的這場政治鬥爭算是有瞭最終的結果。可能盧億從開始就看出瞭兒子的小心思,卻沒有想到風雲際會中,兒子的仕途會如此之爆紅。

可能他認為一步一個腳印才是為官之道,盧多遜的步伐太大會閃到腰。但不管怎樣,盧億一語成讖,幾十年前就預見到瞭兒子即將悲慘的命運。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