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當過皇帝卻當瞭太上皇的人!劉太公作為劉邦父親真的開心嗎?
一個沒當過皇帝卻當瞭太上皇的人!劉太公作為劉邦父親真的開心嗎?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解答。
遍觀中國史,兒子靠老子當上皇帝的不勝枚舉;而靠自己努力登上寶座的不過寥寥數人;這些開國之君中,稱帝後父親還活著的,也就劉邦一個瞭。於是,劉太公也就成瞭唯一一個自己沒當過皇帝,卻成瞭太上皇的人。
天下父母,無不望子成龍。能活著見到子女“成龍”,按說劉太公應該滿滿的幸福感才是。實際上,他的一生卻充滿瞭尷尬和悲哀。
(一)
劉太公,名字不詳。這對一個太上皇來說十分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他農民出身,在那個識字率極低的年代也不意外。至於他後來當瞭太上皇,恐怕也沒人敢自作主張再給他起個名字。
劉太公一共生瞭四個兒子,其中二兒子、四兒子都活著當上瞭王爺,不過都是因為三兒子劉邦。然而當年劉太公最不喜歡的就是這個兒子,原因是劉邦好酒好色,天天不務正業,四處亂逛吹牛,一事無成。天下父母最不喜歡就是這樣的兒子,況且傢裡還有一個辦事得力的二兒子劉仲用來比較。

然而,往往越是不討父母喜歡的孩子,越有出息。
不幹活就算瞭,吹牛也忍瞭,混著就混著唄,反正也不掉腦袋,但劉邦卻有鴻鵠之志——他造反瞭。造反就造反唄,那時候天下四處都反,法不責眾。最關鍵的是劉邦他還當瞭沛縣反賊的一把手,這就嚴重瞭,按照秦律,一傢老小都要跟著掉腦袋。那時候蕭何、曹參很有名望,都怕造反不成,將來樹大招風,被抓瞭出頭鳥,於是全都推舉劉邦。劉邦這個二愣子就一屁股坐在瞭火山口上。從結果來看,高風險高收益,確實如此。
但劉太公他不這麼想啊,他隻想著平平安安過日子,而不是一天到晚提心吊膽。自打兒子造反那天起,劉老頭就沒睡過好覺。這時候,劉邦要是寬慰他說老爹你別怕,將來能當太上皇,估計劉太公馬上就得賞他兩個大耳刮子。
(二)
更讓劉太公煎熬的是,劉邦他似乎不準備小打小鬧,而是要幹一票大的。
古人迷信,最看重血統和天意兩樣。血統,就是“老子英雄兒好漢”,不單是老子,隻要祖宗十八代裡面有一兩個牛人都可拿出來狐假虎威。譬如幾百年後的大耳兒劉備,就要千方百計地和劉邦套近乎來自抬身價。劉邦絕望地發現這條路根本行不通,他老劉傢世代務農,祖宗十八代的名字都湊不出來,到哪找什麼牛人。
血統不行,隻能求助於天意瞭。這一招陳勝就用過,把“陳勝王”的帛書塞到魚肚子裡,又裝神弄鬼學狐貍叫:“大楚興,陳勝王!”這條路操作簡單易上手,蠱惑性又強,劉邦自然不會讓陳勝專美,而且他編出來的故事更具系統性、蠱惑力。
他鼻頭高,稱為“隆準”;額頭突起,叫“龍顏”,屁股上長瞭一大堆痣,還專門數瞭一下,有“七十二黑子”,這些都是天降奇才的明證。還想出瞭仗劍斬白蛇的故事。除瞭他自己,他老丈人呂公也吹,說他容貌非常,將來必然大貴;他老婆呂後也吹,說去山裡面找劉邦,隨便就能找到,就是因為他頭頂上有雲氣。
這也就罷瞭,編到最後,連老爹都不要瞭,講劉邦他媽還沒懷孕的時候,在野地裡睡著瞭,夢到瞭神,其時電閃雷鳴,劉老頭去找媳婦,發現蛟龍在媳婦身上,後來就懷孕瞭,生瞭劉邦。
劉邦造反的時候,他媽已經死瞭,沒法對證,唯一的當事人隻剩下劉太公。劉太公也被拉進來當瞭目擊證人,就這麼稀裡糊塗被安瞭一頂綠帽子。
這個兒子是什麼成色,老頭比誰都清楚,但他有苦難言啊。總不能戳破吧,畢竟人們都吃這一套,兒子就是靠著這套說法走紅的。

(三)
果然,劉老頭的安穩日子沒能繼續,被楚霸王抓去變成瞭人質。
事情是這樣的,公元前206年正月,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巴、蜀、漢中都是他的地盤,雖然和 “關中王”比起來心理上有落差,但好歹有兵有地有王位,也算出人頭地瞭。四月,劉邦去漢中封地,八月又殺回來瞭。奇怪的是,從正月到八月,這大半年時間裡,楚漢還在蜜月期,劉邦都沒去接老父親。後來兩人鬧翻瞭,再去尋,自然沒那麼順利。
於是劉老頭就開始瞭長達兩年多的囚徒生涯。
項羽可不是一個善茬,秦軍二十萬降卒說坑就坑瞭,說他是殺人魔王也不為過。劉太公如今淪為刀上魚肉,提心吊膽是免不瞭的。
果然,楚漢打得不可開交時候,項羽想到瞭劉老頭,把他捆在大砧板上,然後對劉邦喊話:你要是不投降,我就煮瞭你老爹!
看這陣勢要動真格的瞭,劉老頭估計被嚇個半死。
更絕的是,他兒子還一臉無所謂,對項羽道:“當年我倆可是拜把子的義兄弟,我爹就是你爹,殺吧,殺吧,也分我一碗湯。”
有這樣的兒子,劉老頭沒嚇死估計也氣死瞭。
項王大怒,要動手,虧瞭項伯出面勸說,劉太公才撿瞭一條命。
但提心吊膽的日子還要繼續,畢竟他兒子三天兩頭來挑釁,說不準哪天自己就當瞭替罪羊。
這種朝不保夕的日子直到楚漢議和,項王釋還瞭劉太公才算結束。(四)
兒子當瞭皇帝,這算苦盡甘來瞭嗎?劉老頭雖然不用擔心生死瞭,但要說真的快樂,恐怕也不算。
皇傢不比民間,規矩大得很。
首先是名分問題。劉邦是皇帝,自然是天下第一,但他爹該放在什麼位置?以前沒出現過這種情況,劉邦也沒考慮這個問題,五天一拜老爹,父子倆其樂融融。但這天下間從來就不缺馬屁精,劉太公的管傢就冒出來鼓搗劉太公:“天無二日,土無二王。你雖然是皇帝他爹,但讓皇帝拜你,不合規矩啊!”
劉老頭一輩子老實巴交的,聽瞭就信瞭。下次兒子來的時候,他就按照劇本,扛瞭個掃帚跑到門口迎接。
這不作踐老人傢嘛!關鍵劉邦還挺受用,賞瞭管傢五百金。
劉老頭也得瞭個名分,叫太上皇。劉太公老實歸老實,但畢竟一把歲數瞭,心裡自然門清,於是像個小醜一樣配合著兒子所謂的威嚴。

後來未央宮蓋好瞭,高祖大宴群臣,劉太公也在,劉邦站起來給太上皇祝壽,說瞭一番話:“老爹啊,以前啊,你老是說我沒出息,不能治產業,比不上二哥劉仲。現在你看看,我和二哥誰掙得多?”那時候代王劉仲抵不住匈奴進攻,剛剛灰頭土臉地逃回長安。劉邦這番話私下裡說說也就算瞭,現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於是 “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
一片大笑戲謔聲中,劉邦的虛榮心得到瞭極大的滿足,可劉老頭的尷尬局促又有誰在意呢?
還有野史記載:太上皇常常悶悶不樂,高祖就叫他身邊的人問緣由,劉老頭說:我這一輩子最喜歡的就是殺豬的、賣酒的,愛好鬥雞蹴鞠,現在這些都沒有,所以不開心。
於是高祖就建瞭新豐,把老傢豐縣的故人都搬遷過來,劉老頭這才開心起來。
為何如此?其實,劉老頭不過是厭倦瞭廟堂間的爾虞我詐,於是分外想念江湖間的質樸情感。
不過話又說回來,劉邦還算孝順。至少比起唐高祖來,劉太公要幸運的太多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