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機會擺在面前劉備卻不知珍惜,頻出昏招葬送荊州!

機會擺在面前劉備卻不知珍惜,頻出昏招葬送荊州!

時間:2019-07-23 18:13:0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機會擺在面前劉備卻不知珍惜,頻出昏招葬送荊州!今天給大傢帶來瞭相關內容,和大傢一起分享。

三國歷史上,關羽丟荊州影響深遠,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對於這件事,一般人都把原因歸結於關羽的傲慢的大意,給瞭東吳偷襲的機會。不過,小編要說的是,這件事還真不是完全關羽的責任。曾經有個機會擺在劉備面前,可惜劉備決策失誤,才導致關羽最後丟失瞭荊州。

荊州之爭,歷來爭議頗大。劉備有占據荊州的合理性,東吳也有索取荊州的理由。這件事是典型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此孫劉兩傢也始終難以達成一致。在劉備借幫助劉璋抵禦張魯的借口入川以後,花瞭整整3年的時間,總算平定瞭益州,實現瞭諸葛亮《隆中對》的第一步。由於感受到瞭劉備的威脅,孫權便派出諸葛亮的長兄諸葛瑾前去索要荊州。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對於劉備而言,此時益州初得,而且荊州也是戰略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是絕不可能讓給孫權的。於是找瞭要打下涼州之地,再將荊州歸還的借口。這種做法,孫權非常不滿意,但是也沒辦法。

可能劉備高估瞭自己在孫權心中的地位,也盲目的低估瞭孫權奪取荊州的覺悟,竟然天真的以為,就靠自己的一番托詞,孫權就會買賬。可惜,孫權雖然不如孫堅和孫策剛猛,但也不是懦弱無能之人。講理不成,孫權決定蠻幹。

《三國志·吳主傳》記載:“遂置南三郡長吏,關羽盡逐之。權大怒,乃遣呂蒙督鮮於丹、徐忠、孫規等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以禦關羽。”看到劉備不配合,孫權可謂用盡心思。先是強行派出荊州南三郡長官,迷惑劉備。關羽在強行驅逐後,孫權立馬發兵武力奪取,幾乎兵不血刃就占領瞭南三郡。

劉備方對於荊州的重要性自然清楚,可是對於荊州的防務確實過於松散。當然,孫權如此不宣而戰,也出乎劉備集團的意料。對於孫權的行為,劉備震怒,立馬針鋒相對。劉備親自率領5萬大軍從益州趕來,支援關羽。如果沒有意外,這一戰將決定荊州的歸屬。可惜,曹操並不願意閑著。在孫劉即將大打出手時,曹操開始進攻漢中。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未戰,會曹公入漢中,備懼失益州,使使求和。”在益州和荊州的選擇中,劉備還是選擇瞭適合作為穩定大後方的益州。於是,劉備不得已和孫權停戰,割地求和。這一戰還沒打,劉備就丟失瞭湘水以西的大片土地,連荊州比較富庶的長沙也讓給瞭孫權。劉備雖然恥辱,卻也無可奈何。但不論如何,荊州算是保住瞭大半,益州也能有機會救援。

其實,在這一戰,劉備明顯沒有把握上天送給他的機會。荊州問題,始終是橫亙在孫劉聯盟之間的一道坎,如果不解決,遲早會帶來問題。可惜,對於這個機會,劉備並沒有把握住,反而連出昏招,導致最後關羽被殺,荊州丟失。

這個機會是啥呢?其實,劉備既然已經帶領5萬大軍來到瞭荊州,完全可以趁此機會,更改荊州的防務,以解除未知的危機。首先要聲明一點,有些人認為應該調走關羽,留魏延或者趙雲鎮守,這種觀點是很錯誤的。蜀漢集團,除瞭劉備,論威望、資歷和能力,沒有誰在關羽之上,安排關羽守荊州是最合適的選擇。

不過,劉備留在荊州的班底太弱瞭。整個荊州部隊,沒有幾個能上得瞭牌面的謀臣。唯一比較厲害的馬良,還被劉備調離荊州,反而留下瞭並不怎麼厲害、也不見得忠心的王甫。《三國志·楊戲傳》載:“(王甫)廣漢郪人也。好人流言議。劉璋時,為州書佐。先主定蜀後,為綿竹令,還為荊州議曹從事。”顯然,此時留下劉璋的舊部,如何能為關羽出謀劃策?即便不留下諸葛亮,法正、馬良之流怎麼著也得留下一人吧。另外,安排麋芳為南郡太守,這一步臭棋直接害死瞭關羽。

南郡時何等重要的地方,麋芳有多大能耐,劉備當然心裡清楚。此時,最合適的,是留下趙雲搭配關羽。趙雲既有威望,又能能力和經驗,鎮守後方,絕不至於投降東吳。可惜,劉備並沒有趁此機會,調整荊州的人事安排,反而進一步削弱瞭荊州的實力,關羽也因此敗走麥城,為天下恥笑。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