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爾丹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康熙三次親征才把他剿滅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噶爾丹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康熙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8歲登基,14歲親征,共執掌大清江山61年。但康熙帝這61年江山執掌的可不輕松,可以說他這一輩子都在平叛中度過,有人曾戲稱:“康熙皇帝不是在平叛,就是在平叛的路上。”
少年時的康熙帝就挫敗瞭權臣鰲拜,奪回瞭屬於他的權利,開始走上親政的道路。成年後的康熙更是平定三藩、擊敗沙俄、消滅臺灣的鄭氏傢族政權,更是親自帶兵三征噶爾丹,經過多年的戰鬥才將被準格爾部族人稱作“半神”的噶爾丹徹底消滅掉。
說道這大傢肯定不明白,憑借康熙帝的軍事指揮能力,怎麼還需要親征三次才將噶爾丹消滅呢?這個噶爾丹到底是這個什麼樣的人物,為何如此難纏啊?下面我們就來說道說道這個噶爾丹,看看他是怎樣一個人,竟需要康熙帝三次親征才能將其擊敗。
噶爾丹是繼成吉思汗以後,蒙古族最傑出的領袖,他一生的目標就是像成吉思汗一樣征服腳下所踩的土地,但他也是生不逢時,碰見瞭比他更優秀的康熙帝,如果當初噶爾丹碰到的是大清除康熙外的任何一位皇帝,可能大清國都會被他滅掉。
噶爾丹是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琿臺吉的第六個兒子。在公元1644,羅卜藏丹津札木措活佛去世後的第二年,巴圖爾琿臺吉的妻子玉姆恰好生下瞭噶爾丹。就因為這樣,噶爾丹一出生就被認定為藏傳“活佛”。

在噶爾丹還很小的時候,格魯派僧眾就將“活佛”噶爾丹迎往西藏,開始瞭佛教文化的學習。6年後,四世班禪去世,噶爾丹回到西藏,繼續學習佛文化。經過班禪和達賴喇嘛的精心培育,噶爾丹的佛學造詣遠近聞名。
在17世紀時期的西藏,還處在政教合一的時代,班禪和達賴,既是宗教領袖,也是西藏的最高統治者。噶爾丹師從於班禪和達賴,無疑就是西藏眾百姓們心目中的“神”。這樣的身份為他後來對抗大清奠定瞭堅實的民眾基礎。
噶爾丹不但有民眾基礎,而且他自己還有出色的軍事指揮能力,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噶爾丹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軍事傢。
1666年,經過10年學習的噶爾丹回到瞭準噶爾部,協助哥哥僧格管理準格爾部族事務。四年後,部族內部發生瞭軍事政變,僧格被同父異母的哥哥車臣汗殺害,整個準格爾部陷入瞭內戰之中,一片混亂。此時的噶爾丹敏銳地抓住瞭掌握部族權力的機會,他收攏瞭僧格的舊部,迅速平定瞭車臣汗叛亂,成為瞭準噶爾部的首領。
據說,他在平叛期間,曾率領區區20人就降服瞭車臣汗的數萬叛軍,就是因為對方知道他是溫薩活佛,所以不戰而降。成為準噶爾部的首領後,噶爾丹的野心急劇膨脹,他就盼望著有朝一日可以像成吉思汗那樣統治世界,
因此,噶爾丹投身於統一蒙古的征程中。在之後的幾年裡,噶爾丹先後降收服葉爾羌汗國、喀什噶爾等部落,準格爾部落也因此成為瞭蒙古族最強的部落。
但噶爾丹並未因此停下征伐的腳步,他繼續帶領準格爾部東征,並且率兵攻打漠北,將漠北全境納入瞭準格爾部的版圖。至此,準噶爾部的擴張達到瞭鼎盛,遼闊的疆域不僅覆蓋新疆全境,還包括整個外蒙,甚至將整個青藏高原納入瞭準噶爾的版圖,以致噶爾丹向康熙提出“聖上君南方,我長北方”的要求,他的這個意思就是想和大清的康熙皇帝一起平分天下。

準格爾部落的迅速崛起,無疑對清廷構成瞭巨大的威脅,噶爾丹提出的“聖上君南方,我長北方”的要求也徹底惹怒瞭康熙皇帝,因此康熙帝在成功地平叛三藩之亂、解決瞭臺灣問題後,終於騰出手來,決定親征準格爾部落,剿滅噶爾丹,這才有瞭康熙皇帝三征噶爾丹的事件。
在1690年,清軍與準格爾軍隊雙方大戰於烏蘭佈通。康熙出兵兩路,撫遠大將軍福全率軍出古北口、安北大將軍常寧率軍出喜峰口,康熙皇帝坐鎮中軍指揮全局。這一戰清軍共消滅瞭噶爾丹近萬精銳騎兵,迫使噶爾丹率領殘兵敗將一路逃往漠北。
1696年,康熙多次要求噶爾丹訂立互不侵犯盟約被拒,但噶爾丹不僅不同意康熙皇帝的要求,還揚言將從沙俄借鳥槍兵六萬,攻打清朝邊境。康熙忍無可忍,決定再次發兵征剿噶爾丹。
康熙帝此次命令清朝大軍兵分三路夾擊噶爾丹,薩佈素進兵東路;費楊古從西路出兵,堵截噶爾丹的退路;康熙帝親率中軍,從獨石口出發正面截擊噶爾丹。噶爾丹知道康熙再次率大軍親征,頓時嚇得望風而逃,但在逃跑的過程中遇到瞭圍追堵截的費楊古,雙方經過一場鏖戰,噶爾丹大敗,隻率數十騎倉皇出逃。

1697年,康熙皇帝決心滅掉準格爾部落,擊殺噶爾丹,於是他決定第三次率清軍度過黃河親征準格爾,此時的噶爾丹已窮途末路,其長期盤踞的根據地伊犁也被侄兒策妄阿那佈坦占領,手下大將也紛紛率部降清,噶爾丹回天乏術,隻好自殺身亡,一代梟雄至此隕落。
其實總體上看,噶爾丹雖然最終敗給瞭康熙皇帝,但他的失敗並不丟人,因為他敗給的對手是千百年才出世的奇才。康熙帝雖然打敗瞭噶爾丹,但他也給瞭噶爾丹極高的評價,說他是自己最大的對手,並且說他是一位志向遠大的草原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