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孫傳庭為什麼會失敗呢 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孫傳庭為什麼會失敗呢 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時間:2019-07-24 12:10:45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還不知道:孫傳庭為何會失敗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從現實情況來說,孫傳庭的秦軍,可謂是崇禎當時第二精銳的部隊,第一精銳部隊是山海關的關寧鐵騎。然而,1643年,孫傳庭在和李自成郟縣之戰的戰鬥中,戰死沙場,損失4萬精銳官兵。由於沙場沒有找到孫傳庭的屍體,所以有人認為,孫傳庭隱居起來瞭。

孫傳庭為何失敗?原因有很多,重點有四,(1)以少擊多,(2)崇禎的催促,(3)糧草不濟,(4)戰場執行能力不行,比如白廣恩率先潰敗,還有的直接投降瞭李自成。在這種情況下,孫傳庭失敗情有可原!

坦率的說,郟縣之戰和松山大戰一樣,崇禎的“最後傢當”損失殆盡!按照《明史》所說,此戰之後,崇禎再也沒有抵抗力量,所以李自成才能長驅直入,於1644年打進北京城!那麼,孫傳庭是不是崇禎的最後一道防線,最後一支力量?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就1644年的情況來說,至少有四支力量,(1)關寧鐵騎,(2)南明建立之後,設立的江北四鎮,劉澤清、劉良佐、高傑、黃得功,每人手下都有5萬左右的兵力,(3)在湖北的左良玉,坐擁20萬—30萬部隊,(4)江南的史可法等。

在李自成逼近北京之前,崇禎就向這四支力量下達瞭“勤王”命令,然而讓人遺憾的是,一個都沒有來!從這一點上看,並不能如《明史》事後諸葛亮的說:傳庭死,而明亡矣!原因很簡單:這四支力量,隻要有一支全力以赴,李自成都很難打進北京!

尤其是南方的史可法等人,讓人詫異的是,在當時整個抵抗清兵,和應對李自成叛亂中,繁華錦繡的南方,幾乎沒有貢獻一點軍事力量。在1644年之前,史可法就開始練兵,但結果大傢都知道,不僅沒有派兵勤王,而且在應對清軍南下時,也基本上沒有什麼兵力應對,說明當時史可法手上根本沒有兵力!

史可法為何手上無兵呢?原因可能有三種,(1)史可法怠政,根本就沒當一回事,這種可能性不大,(2)史可法不知道如何練兵,畢竟他是文官,所以一直沒有練成,(3)史可法手上沒錢,因為南方的經濟命脈,掌握在東林黨人手裡,大傢都不想掏錢給史可法練兵,即便史可法是東林黨人。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一個事實,即:至少在當時看,孫傳庭的生死,並不能決定明朝的存亡,畢竟上述四支力量都是明朝的勢力。既然如此,《明史》又如何下“傳庭死,而明亡矣”的結論呢?

更為重要的是,孫傳庭死後,明朝還有鄭成功、李定國、閻應元、張煌言等人,堅持瞭20年才敗亡,所以“傳庭死,而明亡矣”不成立。這裡有一個疑問,1276年,元軍進入南宋臨安,但1279年崖山之戰後,南宋才算正式滅亡。因此,準確的說,明朝應該亡於1662年,永歷被吳三桂勒死之後!孫傳庭死後,明朝並沒有亡!至於為何清朝認為,明朝亡於1644年,這是因為清朝想要占據大義而已,並沒有什麼客觀的歷史依據!

最後,做一個假設,如果崇禎將關寧鐵騎收縮,甚至調回南方,他也南渡,將黃河以北扔給清軍和李自成,讓他們“狗咬狗”,那麼明朝還會亡嗎?或許,歷史就是另一個走向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