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儀是怎麼得到軍權的?諸葛亮為什麼會在臨死前交給他
諸葛亮臨死前,為什麼將軍權交給楊儀?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率軍北伐,由於事必躬親,諸葛亮的身體越來越差,於是他希望速戰速決,一舉攻克曹魏。隻可惜與諸葛亮對峙的司馬懿看出瞭諸葛亮撐不瞭多久,因此無論諸葛亮如何挑釁,司馬懿都避而不戰。最終,諸葛亮病倒在五丈原,臨死前,他告知劉禪,蔣琬和費禕可做自己的繼承人,同時將軍權交給瞭長史楊儀。
然而楊儀在成為三軍統帥後,他此前與魏延之間不可緩和的矛盾開始激化,最終兩人兵戎相見。而這一次的內亂幾乎對蜀漢內部造成極嚴重的損失,若不是王平及時勸下魏延的部下,馬岱迅速斬殺魏延,隻怕這支北伐的蜀軍就要名存實亡瞭。說起來,諸葛亮臨死前的安排,竟然造成瞭如此大的動亂,難道是諸葛亮在彌留之際神志不清,最終做出瞭錯誤的判斷麼?如果不是,諸葛亮為什麼會在臨死前,將軍權交給楊儀呢?
從理論上來說,在諸葛亮死後,五丈原上職權最高的一共是四人,即丞相長史楊儀,丞相司馬費禕,征西大將軍魏延和中監軍薑維。在這四人之中以魏延的級別最高,但諸葛亮深知自己死後,魏延不會服從自己的軍令撤退,因此並沒有將軍權交給魏延。而薑維的資歷太淺,如果此時掌兵,其他將領會不服,因此也不在諸葛亮明面上的考慮范圍之內。而剩下的兩個人中,長史掌文事,司馬掌武事,理論上應該是作為司馬的費禕掌權才對。如此一來,諸葛亮將軍權交給楊儀,就顯得十分奇怪瞭。
但實際上,諸葛亮有這樣的安排並不奇怪。因為諸葛亮如此安排,其實就是在為自己的繼承人蔣琬與費禕鋪路。對於蔣琬與費禕而言,此時的蜀漢內部有三個人可能會威脅到他們繼承人的地位。首先是益州派的代表李嚴,李嚴是劉備臨死前的托孤重臣,雖然在北伐過程中因為督糧不利,延誤戰局而被諸葛亮貶為庶民,但李嚴畢竟是益州派的代表,此時仍然有不少的支持者;第二個人則是當時的征西大將軍魏延,魏延是在劉備入川時,以劉備曲部的身份跟隨劉備身邊征戰的,算是元老派的代表人物;而第三個人就是荊州派的代表楊儀。而諸葛亮在臨死前的安排,恰恰是為這三個人設下瞭必死之局。
對於李嚴來說,一直壓在他頭上的諸葛亮已死,此時總算可以再次進入蜀漢政權的中心。但諸葛亮直到死,也沒有再次任用李嚴的意思,不僅如此,諸葛亮還指定瞭兩位繼承人,這相當於直接在政治仕途中判瞭李嚴的死刑,李嚴總不能熬到費禕死再出頭吧?正因如此,李嚴此時喪命與否已經不重要瞭。而在退兵時,將兵權交給楊儀,就是希望借楊儀的手,聯合眾人來除掉魏延。正因如此,在魏延與楊儀共同上書稱對方謀反時,蔣琬與費禕是全面支持楊儀的,正因如此,魏延才會含冤死去。而楊儀呢?他在獲得兵權後,認為自己才是諸葛亮的繼承人。畢竟此時的他是三軍統帥,又除掉瞭“反叛”的魏延,可謂勞苦功高,因此在楊儀班師回朝後,竟然想取代諸葛亮的位置。而此時的楊儀顯然不是蔣琬等人的對手,蔣琬直接剝奪掉楊儀手中的兵權,給瞭他一個中軍事的閑職,就此順理成章的成為瞭諸葛亮的繼承人。
筆者認為,諸葛亮在臨死前將兵權交給楊儀,其實就是為瞭給蔣琬與費禕鋪路。從最終的結果來看,諸葛亮在臨死前,對於身後事的佈置與對於人心的掌控都如此精準,確實稱得上大智近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