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續在文學和軍事上的造詣如此之高 他究竟是怎麼學習的
馬續的才能是怎麼來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在很多人想來,古代的那些將軍都是一些大老粗,字都不認識幾個。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古代還有很多儒將,這些將軍不僅打仗厲害,自身的文化水平也很高,漢朝的馬續就是其中之一。他曾經鎮守邊疆多年,打敗瞭很多來犯的敵人,而且他還是一個博學的人,當時有本史書沒寫完作者就去世瞭,於是他就被推薦去補寫瞭。

為什麼他在文學和軍事上的造詣都這麼高呢?這就要從他的傢世說起瞭,他的祖先是漢朝有名的將軍,所以他從小就能觀摩自己的親戚帶兵打仗,對如何領兵有瞭一定的瞭解。另一方面,他的哥哥又是當時有名的經學傢,因此他在哥哥的熏陶下也讀瞭不少的書。當然瞭,讀書也是要天賦的,有的人雖然讀書很努力,但是自身天分不夠,那在文學上也是沒什麼成就的。而馬續自身本來就很聰明,他七歲的時候就能理解很高深的經書瞭,所以他有這麼高的天賦,再加上自身又很好學,很快就成瞭一個才子。

有意思的是,他在成年後反倒是對算數更感興趣,研究瞭很久的九章算術,因此後來班固死瞭之後,需要找人續寫後漢書關於天文的那一篇的時候,他就被推舉去續寫瞭。他也知道自身責任重大,因此在續寫史書的時候很認真,查瞭很多資料,最終把《天文志》給完成得很好,讓當時的人對他贊嘆不已。

雖說他在文學上的造詣很高,但是後來他卻選擇瞭從軍,也許是因為當時許多異族對漢朝虎視眈眈,所以他就想通過從軍來保衛國傢吧。他在擔任中郎將的時候,鮮卑人就來侵犯漢朝,不僅搶走瞭很多財物,還殺瞭很多官吏和平民。馬續知道瞭之後十分生氣,於是就出兵追擊鮮卑人,把這些鮮卑人打得很慘,不僅讓他們見識到瞭漢朝的強悍,還搶來瞭很多的牛羊和人口,替漢朝挽回瞭一些損失。

因為他在這次戰鬥中表現出色,所以沒過多久他就被升職瞭,當上瞭校尉。當時他駐守的地方附近有很多羌人,而那些羌人對漢朝很不滿,因為漢朝開辟瞭很多屯田,而這些屯田卻離他們的領地很近,因此他們就擔心漢朝會來偷襲他們。馬續上任之後,就立馬去安撫這些羌人,說漢朝對他們並沒有惡意。當時,語言是不重要的,重要的還是行為,於是他就上書朝廷,希望朝廷可以在其他地方開辟屯田,避免因為屯田的事跟羌人開戰。朝廷其實也不想打仗,因此就下令把屯田移到其他地方瞭,就這樣,一場不必要的戰爭就被提前消除瞭。

後來他還打瞭很多次來犯的敵人,把對方打得很慘,讓他們知道瞭漢朝的實力,從此不敢亂來,而他也憑借這些戰功成為瞭名將,在當時的名氣很大。小編認為,像馬續這樣能文能武的人是很難得的,畢竟許多人能夠在一方面做好就很不容易瞭,要同時精通文學和軍事,天賦和努力都不可或缺。當然瞭,馬續能有這麼高的成就,和他的傢庭背景也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他的親戚都是普通人的話,估計他也不會這麼厲害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