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有個城市被稱為"皇後之鄉",為什麼古代皇帝都喜歡這個城市的女人?
山西省有個城市被稱為"皇後之鄉",為什麼古代皇帝都喜歡這個城市的女人?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大同,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對大同這座城市稍有瞭解的人就知道它有著"皇後之鄉"的美稱。那麼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呢?

大同這片神奇的土地,自北魏以來,出瞭25位皇後與9位皇妃。雖然這個數字放到整個中國皇後史中似乎有點微不足道,但就單個地區而言是十分驚人的。畢竟皇後乃母儀天下之人,不僅要討皇帝喜愛,其品德還要得到文武百官乃至普通百姓的認可。
秦漢以來,大同先是秦漢兩朝名郡,接著晉升為北魏都城,又成瞭唐與五代十國的邊防重鎮,後來更是連續擔任遼、金、元三朝陪都。如此看來,大同定是經濟發達,政治繁榮,人才輩出之地。
由於大同經濟富庶,生活水平較高,因而在這兒出生的所以既有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有能力購買粉妝紅黛、名貴首飾及絲綢佈緞等。正如明朝學者謝肇浙在他所著的《五雜阻·卷四》中所言"九邊如大同,其繁華富庶不下江南,而婦女之美麗,什物之精好,皆邊塞之所無有。"大致的意思是說,大同經濟繁榮昌盛,絲毫不輸江南。市場琳瑯滿目,女人美麗動人。

大同女人確實美,不光謝肇浙個人誇,民間諺語也曾將大同女人與薊鎮城墻以及宣府教場合稱為"三絕"。甚至連意大利人馬丁諾在《韃靼征記》中也這樣說:"大同女人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女人"這一說法。自古英雄愛美人,即使是帝王,面對一個楚楚動人的女子也很難不為之所動。更何況這些美女要麼在天子腳下,要麼瀕臨王城,會被君王帶進宮也不難想象。
值得深究的是為何大同自古出美女?下面筆者從它的地理位置與歷史進程進行分析。
大同地處內外長城之間,扼晉、冀、蒙通衢之咽喉,是首都之門戶,三晉之屏藩,中原之保障,被譽為"北方鎖鑰"。它西界黃河,北臨大漠,東連倒馬、紫荊之關,南抵雁門、寧武之險。其境內群山萬壑、高低錯落,形成瞭許多天然關塞。另外它三面臨疆,位居要害,自古以來就是兵傢必爭之地,地理位置決定瞭大同文化的多元性

長期以來大同都處於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互相碰撞且互相融合的局面,在這兩種文化的互動下,越來越多的異族人遷移到此地並定居下來。據統計在大同生活過的民族多達數十種,民族聚居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混血兒"的產生。例如北魏孝文帝曾大力支持鮮卑族和漢族人通婚,不僅促進瞭民族融合,而且誕生瞭一批面容姣好、外形苗條、且天資聰穎的人才。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作為皇後,光有姣好的容顏是不夠的,德行與智慧才是關鍵。

上文提到大同乃兵傢必爭與人才匯聚之地,那麼在這塊土地生存的人必然要面臨雙重挑戰。他們既要像北方遊牧民族那樣能策馬飛騰,拉弓射箭。又要像南國人士那般飽讀詩書、通情達理。雖然古代中國男尊女卑,但受地區氛圍的影響,大同女子既有著草原女子的豪情萬丈,又有著水鄉女子的溫婉賢德。

例如北齊武明皇後婁昭君,她出身大同名門,自幼溫柔聰慧,許多世族向其求婚,她均拒絕。直到高歡的出現,她便一眼定終身。不僅執意嫁給高歡,還用娘傢帶來的財寶為丈夫鋪平瞭掌握國傢權力的道路。除此,她還善於隱忍和謀略。當年高歡為瞭爭取更多的軍事力量,打算再娶柔然公主,但礙於婁昭君一直猶豫不決,婁昭君得知後立馬主動讓他們成婚。
婁昭君並不是個例,幾乎所有出自大同的皇後都非柔弱之輩。她們的智謀堪比男子,甚至影響瞭中國的歷史發展。而且她們也並非出自同一個傢族,而是廣泛分佈在大同各地。這就說明大同女人的美麗與智慧具有普遍性,這一點確實讓世人既羨慕又向往。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皇後雖然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她們要有異於常人的隱忍和大愛,否則她們隨時都有被廢的可能,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