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古裝劇中強盜在搶劫瞭有記號的官銀 他們究竟是怎麼花出去的

古裝劇中強盜在搶劫瞭有記號的官銀 他們究竟是怎麼花出去的

時間:2019-07-25 10:40:0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還不知道:有記號的官銀是怎麼花出去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經常在古裝片裡看到這樣的一幕:“某夥強盜搶劫瞭朝廷的稅銀(或者說官銀),最後,案子破瞭,搜出來瞭大量官銀,這些官銀的正面和底部都有官方的鑄印”。那麼,疑問來瞭,古代“截官銀”不像現在“搶運鈔車”,雖然二者搶來的都是錢,但顯然前者是有印記的。豁出命去搶來的“銀子”可怎麼花出去呀?難道堆在傢裡用來看嗎?答案肯定不是的。

古代的官銀的確是有官方的鑄印的。但是,歷史和電視劇中,尤其是看瞭電視劇後觀眾心裡的認知是不同的。事實上,“銀子”在古代並不是主要的流通貨幣,尤其在民間,你拿瞭一兩銀子去買東西,可能賣傢都找不出零錢來。銀子主要流通在官傢或富人階層,官傢用來作為庫銀、軍餉等(要是用銅錢得多少呀),上流社會或富商進行大筆開支才會用銀子,一般民間百姓會用到碎銀,但是比較少,大多還是以銅錢為通用貨幣。

古代對於“官銀”是有嚴格的規定的。官銀是用來入庫的,也就是每個省的稅收,財政收入。必須刻下官銀標志的字樣或圖案,方便入國庫管理。 而民間或官員、私人或組織是不得私自使用官銀的,那是殺頭的大罪。 官銀的主要用途在軍餉、官薪、宮用、各地建設、賑災等支出。 在官銀支出給各地和個人以後,獲得官銀的單位或者個人,必須將官銀再溶化一次,煉出新的銀錠或者銀塊,這就是“碎銀”的主要來源。這個也是一個名詞的得來——“火耗”。“火耗”是指碎銀熔化重鑄為銀錠時的折耗,或是銀錠溶化為碎銀的折耗。在明末和清朝,火耗成為瞭官員和軍隊將領貪污的主要手段。

民間使用的銀錠大多都是軍隊和官員流傳出來的碎銀,不過民間通用的貨幣還是已銅幣為主。所以,強盜打劫瞭官銀,表示擁有瞭大量的財富。要想花出去,還得費一番功夫才行呢!另外說一點,電視劇中古代的官銀都是造型圓潤的大元寶,而在歷史上“官銀”可是造型各異的,小編感覺銀子做的的確不怎麼好看,不過夠分量就行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