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三過傢門而不入傳頌千年!其實大禹的私心很重!
大禹三過傢門而不入傳頌千年!其實大禹的私心很重!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在上古時期,人們生存的環境可謂是非常艱苦。且不論那些洪荒猛獸,就單論那些天災就夠上古人們苦不堪言。山洪爆發,洪水泛濫,水患在上古時期已然成為瞭威脅百姓最大的問題。而此時,一個叫做大禹的治水英雄橫空出世,他為瞭治理滔天的洪水三過傢門而不入。憑著一雙腳踏遍三山五嶽,足足用瞭13年才完成流傳千古的治水壯舉。

當然瞭,如果憑著大禹一個人,累死他也完不成這項牛掰的工程。其中在治水工程中貢獻最大的,那就是【大費】這哥們。大費又名伯益,在治水工程中,屬於大禹的副手,按照現在職稱來說,算是“副總工程師”吧。伯益最優秀的地方就在於他發明瞭鑿井的技術,從此改變瞭人民隻能沿著河流定居的局面。這樣一來,人們就遠離瞭河水泛濫的威脅,還可以在土地肥沃的地方,開鑿水井,種植上稻谷,很大程度改善瞭生活條件。另外,伯益這哥們可是《山海經》的素材提供者啊。要沒有他記錄的那些奇聞異事,《山海經》不會寫的那麼出色。

除此之外,伯益還有一重身份,他乃是嬴姓傢族的祖先啊。因伯益能領悟飛禽語言,再加上治水有功,舜便賜伯益為嬴氏。而伯益的後人也逐漸的成為瞭諸侯,最後發展成瞭秦國,在秦始皇那代橫掃六國一統瞭華夏。而作為嬴氏一族的祖先,伯益也曾經短暫的統領過華夏大地。那是在皋陶福薄命淺,沒等到即位就掛瞭。大禹便按照禪讓的順序,選擇瞭伯益成為下一任的繼承人。

但是,大禹在準備禪讓給伯益時,他的心裡有瞭很大的波動。為啥?因為在大禹執政的的時候,各部落的生產力已經有瞭足夠的發展和壯大。自然就出現瞭很明顯的階級分化,人啊,一旦擁有瞭權力,就不會想著輕易交出去,所以之前沿用的公有制和禪讓制已經開始變得搖搖欲墜瞭。而當時的那些各方大小勢力頭領,從個人情感上來說,都不願意將自己的私有財產共享出去。他們更希望能夠抓緊自己的口袋,把自己所擁有的私有財產,可以傳給自己的子嗣。

時代在變化,人心也在變化,曾經的治水英雄大禹也不能免俗。在大禹即位的那些年,他也曾明裡暗裡的培養並擴張本族的勢力。就連禪讓給伯益進行權位過渡的時候,大禹也是暗藏瞭很大的私心。表面上來看,伯益是大禹禪位的繼承人。可是在實際權力管理上,真正的管理者是大禹自己的兒子啟和其親信。這也就解釋瞭,為何伯益上位後,各部落的諸侯擁戴夏啟,而逐漸疏遠伯益。理由很簡單,你伯益走的是公有制,而夏啟走的是私有制。

所以在大禹去世後,夏啟才有足夠的資本和人脈堂而皇之的當上天子,並把伯益這位名義上的正統繼承人拉下馬去。小編估計,這種結果想必也是大禹想要看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