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明神宗朱翊鈞38年不上朝,背後原因是什麼?

明神宗朱翊鈞38年不上朝,背後原因是什麼?

時間:2019-07-25 16:09:1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朱翊鈞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眾所周知,明朝是漢民族建立的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明太祖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的傳奇經歷,給後人起到瞭巨大的激勵作用。然而,有句話叫“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此語前句形容朱元璋,後句形容他的後裔恰如其分。原本是朱元璋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明江山,卻毀在他眾多的子孫後代手裡。

其中,促使明朝開始走向衰亡的皇帝,就是在位48年卻有38年未上朝的明神宗朱翊鈞,史稱萬歷皇帝。因其38年未主持朝政,所以使當時國傢幾乎停止運轉,朝政日益腐敗,明朝因此逐漸走向衰退。

據眾多學者推論,朱翊鈞“怠政”的原因,大致有兩點,一是因為朱翊鈞寵幸鄭貴妃,整日奢靡玩樂,而不理朝政。二是朱翊鈞在位晚期身體日漸抱恙,雖年紀仍小,但不幸患上瞭一種當時禦醫治不好的慢性病,這種病一直折磨到他去世。所以說他不是不願意上朝,而是不能上朝。

不過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卻推翻瞭所有人的猜測,如果換作你遇到瞭朱翊鈞的那些破事,想必你也不想上朝,甚至還有不想當皇帝的沖動。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朱翊鈞即位時年僅十歲,因年紀尚小,便由母親李太後代為聽政,太後則將一切軍政大事交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居正一心為國,實行瞭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外軍事也接連獲勝,朝廷呈現中興氣象,史稱萬歷中興。朱翊鈞在位前十年,在張居正的教育下,日漸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帝王,愛民如子,體恤民情,而且學習刻苦。

但是,朱翊鈞逐漸發現,自己這個皇帝並沒有任何實權,朝中所有大事都交給張居正,張居正比他這個皇帝說的話還管用。有時候,朱翊鈞自己想做點事情,還得跟一群文官商量,如果有的決定不被采納,還會被這些文官各種指責,這讓朱翊鈞漸漸失去瞭治理朝政的欲望,自己的江山,自己卻沒有決定權,那每天堅持上朝的意義在哪兒呢?

而壓倒萬歷皇帝心裡最後一根稻草的事,就是立太子的事情,當時的朱翊鈞想要立三兒子為太子,但文官們堅決不同意,稱一定要立長子為太子。就這樣,朱翊鈞跟文官們因為這個事情屢次吵架,最後朱翊鈞直接崩潰瞭,索性拒絕上朝。反正自己說的話官員們都不聽,這個皇帝當的實在沒有任何樂趣,不如就在後官享受好瞭。

至此,朱翊鈞徹底失去瞭處理朝政的興趣,每日在後宮裡歌舞升平,從此過上瞭不上朝的快活日子,直至朱翊鈞去世,也沒有再上朝過一次,被稱為史上“最懶惰的皇帝”。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