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母親為何到死都不告訴孔子他父親埋在哪裡?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孔子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事實上,並沒有證據證明,孔子的母親顏征在到死也沒有告訴孔子的父親是誰,而是沒有告訴孔子,他的父親最終埋葬在哪裡。

好玩的國學認為,顏征在一生是很崇拜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的,把他當作大英雄,因為叔梁紇的身體健壯、武功高強,是當時的魯國五虎將之一。她深以嫁給叔梁紇為榮。
之所以沒有告訴孔子的父親死後最終埋在哪裡,是因為當時叔梁紇去世的時候,孔子才三歲,根本就沒有必要告訴這個年幼的孩子,大概是想以後等孔子長大以後,再告訴他。有可能是母親去世的時候比較突然,或者說是孔子不在身邊,導致孔子並不知道,父親的墓地在什麼地方,他想把父母合葬在一起,很困難。

但是這難不倒才14歲的孔子。據說,孔子將他母親的棺槨停在一個大路的路口處,那裡人來人往,有可能有人會知道。再加上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的名聲很大,又做過當地的地方官,肯定會有人知道。果然,一個當地的老太太,告訴瞭孔子的父親墓地的位置,孔子才得以將父母合葬在一起。
有些朋友說,孔子的母親是不好意思,因為他們的結合,是野合,還有人說,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強奸瞭少女顏征在,所以母親不好意思告訴孔子,這都是錯誤的。
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叔梁紇去世瞭。
那麼,司馬遷說孔子的父母是野合,到底野合是什麼意思呢?

《史記·孔子世傢》記載,“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孔子是“野合”所生,這怎麼都是對聖人孔子的一種褻瀆和冒犯。所以,後人對“野合”一詞進行瞭大量的解讀,主要是幾個觀點。一是說孔子父母年齡相差太大,不符合當時的“周禮”。第二是說他們屬於自由戀愛,沒有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自由結合,沒有合法的婚姻登記手續,屬於未婚同居。第三,更有人認為是有權有勢的叔梁紇“欺負”瞭平民女子顏征在才生的孔子。愛情是美麗的,我們可以想象那個浪漫的情景:高大威猛的叔梁紇在一年一度的春秋版“非誠勿擾”的聚會上認識瞭顏征在,二人一見鐘情擦出瞭愛情的火花,產生瞭愛情的結晶。
古人婚姻的途徑是豐富多彩的,除瞭父母之命和媒婆介紹之外,上古時期還有個風俗,定期在戶外舉辦“青年男女聯誼會”。《周禮》上說:“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草長鶯飛、生機勃勃的農歷三月,有一場“非誠勿擾”的男女聯誼會,此時青年男女要是彼此喜歡,就可以“手牽手,一起走,創造幸福的生活”啦,在當時,這個事情是不犯法的。
叔梁紇與顏征在結婚後,抱著趕緊生個兒子的想法,二人經常一起到附近的尼丘山上去祈禱,一日祈禱結束下山後,在山下的一個山洞裡生下瞭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