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說諸葛恪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真相是什麼
諸葛恪從小就聰明有才,結果卻非常悲慘,聰明反被聰明誤啊,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三國時,吳國的諸葛恪也是這類的聰明童子。三國時代,吳王孫權身邊大臣諸葛瑾的大兒子諸葛恪,聰明過人,很小的時候就出瞭名,大傢都愛出點難題,故意考考他。而諸葛恪自己也喜歡在眾人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才華。有一次孫權召集群臣議事,會議還沒開始。孫權見諸葛恪在場,於是想試試他的小聰明。
孫權命人牽一頭驢進來,然後提筆,在一張長紙條上寫下“諸葛子瑜”幾個字,貼在驢臉上。子瑜是諸葛瑾的字,因為他的臉很長,像驢,於是大臣們都笑瞭起來。
諸葛恪走到孫權身邊,跪下來說:“請您給我一支筆。”孫權拿瞭一支筆遞給諸葛恪。
諸葛恪提筆,不慌不忙地在紙條的幾個字下面接著寫上瞭“之驢”二字。
座席間立刻響起一片贊美的歡笑聲。
孫權也笑著說:“這頭驢就賜給你瞭。”
過瞭幾天,諸葛恪又遇見孫權。孫權拉著諸葛恪的手問道:“你認為你父親和你叔父(指諸葛亮)誰更有才能?”
諸葛恪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認為父親更有才能。”
孫權奇怪地追問說:“你為什麼這麼認為呢?”
諸葛恪說:“因為我父親知道為誰做事,我叔父卻不知道,所以我認為我父親更好一些。”
孫權聽瞭,哈哈大笑說:“說得好!”
有一次宴會,孫權讓堵葛恪給群臣斟酒,諸葛恪就一一給大臣們斟酒。斟到張昭面前,張昭已經醉瞭,推辭不肯再喝,諸葛恪仍勸他喝一杯,張昭不高興地說:“這哪裡是敬養老人的禮節!”孫權對諸葛恪說:“看你能不能讓張公理屈詞窮,不然這杯酒該你喝瞭。”
於是諸葛恪對張昭說:“過去師尚父90歲瞭,還舉大旗使兵器,不提告老的事。現在領兵打仗,將軍在後,而喝酒吃飯的事情,先請將軍在前,這怎麼能說不是敬老呢?”
張昭無話可答,隻能把滿滿一杯酒喝瞭下去。
又有一次,諸葛瑾得到一匹好馬,讓諸葛恪獻給孫權。諸葛恪也許想讓這匹馬留下個標記,就把這匹馬的一隻耳朵銼傷一塊。
大臣范慎看見瞭,就諷刺諸葛恪說:“你總說人要有仁慈之心,馬雖然是畜牲,但也是有血有肉的軀體啊!你搞傷瞭馬的耳朵,還能算仁慈嗎?”
諸葛恪反駁道:“母親都很疼愛自己的女兒,但為瞭女兒漂亮,能戴上寶石翡翠做的耳環,就得到女兒的耳朵上穿上兩個小孔,你說母親仁慈不仁慈呢?”
范慎啞口無言,怏怏走掉瞭。
有一次,太子不高興,想找人出出氣,正巧諸葛恪來到。太子就罵道:“諸葛無遜(諸葛恪的字)吃馬屎!”
諸葛恪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太子吃雞蛋!”
孫權在一旁聽瞭覺得奇怪,就問諸葛恪:他罵你吃馬屎,你卻請他吃雞蛋,這是為什麼啊?”
諸葛恪回答說:“雞蛋和馬屎不都是從屁股眼裡掉出來的嗎?”
孫權聽瞭,哈哈大笑。
有一天,孫權和諸葛瑾、張昭等大臣們在大殿中議事,諸葛恪也在。忽然一群鳥飛到大殿前,這些鳥的頭部都是白色的。孫權指著那一群鳥,問諸葛恪:“你知道這是什麼鳥嗎?”諸葛恪回答說:“這是白頭翁。”
在座的張昭年紀最大,一頭白發,他聽瞭諸葛恪的話,以為是故意嘲笑他,就對孫權說:“陛下,諸葛恪是在騙你呢!從來沒有聽說過叫白頭翁的鳥。假如真有白頭翁,那是不是應該還有白頭母呢?”
諸葛恪反駁道:“鸚母這種鳥,大傢一定都聽說過,如果也應該有對稱的鳥,那一定是鸚父瞭,請問輔吳將軍(張昭的頭銜)能打到這種鳥嗎?”
張昭無言以對,而在場的人全被諸葛恪逗樂瞭。
諸葛恪聰明有才,但其結果卻非常悲慘,他是被吳主孫亮所誘殺,死後蘆席裹屍,埋在亂葬岡工。
諸葛恪死於剛愎自用。他以富有才幹,在朝中被委以重任。但因伐魏小勝,便生輕敵之心,想出兵大舉伐魏。諸大臣勸諫,諸葛恪不聽;中散大夫蔣延與之力爭,諸葛恪不從,好友聶友寫信相勸,諸葛恪不以為然。結果大發州郡20萬眾,勞而無功,民怨眾嫌,人心大失。為息眾怒,孫峻奉旨,以請客為名,將諸葛恪殺死於酒席宴上。
想當初,諸葛恪初輔政時,大司馬呂岱就告誡他說:“你遇事要十思。”諸葛恪很不高興,當即反駁說:“當初孔子要求委文子兩思就行瞭,您卻讓我十思,這不把我看得太低瞭嗎?”自恃聰明的心態昭然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