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誰?兩大名將都是被她搞垮的!
趙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誰?兩大名將都是被她搞垮的!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戰國歷史,風雲激蕩,人才輩出。
不知是戰亂頻繁的年代造就瞭英雄,還是英雄人物創造瞭歷史,無論如何,改變歷史走向的這些歷史人物,都推動瞭整個時代的進步。
這些英雄人物有變法強國的商鞅、申不害,有縱橫捭闔的張儀、蘇秦,有名噪一時的龐涓、孫臏,有戰無不勝的白起、李牧,還有勵精圖治的秦孝公和趙武靈王等等,數不盡的英雄,讓這段眾說紛紜的歷史更為鮮活。

當然,歷史不僅僅是英雄才能創造的,能在歷史中留下名字的也不僅僅是英雄,還有可能是小人。
歷史是無數偶然事件下的必然,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往往能引起無法承受後果,就如蝴蝶效應一般,歷史中很多原本不起眼的小人物,往往也是改變歷史走向的關鍵所在。
比如說趙國的郭開。
加速趙國滅亡的賣國賊郭開有多厲害?憑借一己之力,搞垮2位戰國名將。

為何廉頗和李牧同為名將卻都敗於朝堂,被郭開玩弄於鼓掌之中?隻因小人得勢,則必然是英雄末路,關於郭開的故事,我們還得從趙王遷說起。
寵臣即忠臣。
戰國末期,秦國在秦王政的統治下,東出兼並六國已猶如離弦之箭,山東六國為之恐懼,趙國作為秦國重點打擊的對象,更是舉步維艱,但所幸的是趙國在軍事實力上,尚有一戰之力。
戰國四大名將中,秦、趙各占兩位,也足見趙國獨自抵抗秦國十餘年,其實還是有資本的,但名將再多,亦挽救不瞭瀕臨覆滅的趙國,因為趙國的朝堂早已腐敗,趙國的最高領導人自趙武靈王之後,也一代不如一代。

到瞭趙悼襄王時期,趙國滅亡已經成為瞭不可挽救的必然事件,因為趙悼襄王最信任的人是自己當太子時候的伴讀郭開,此人什麼本事也沒有,但是溜須拍馬的功力卻爐火純青,深得趙悼襄王寵信。
趙悼襄王死後,他的兒子趙王遷繼位,趙王遷最信任的人還是郭開,因為郭開是趙王遷的老師,品行不端的趙遷從郭開身上學到瞭很多陰謀詭計,並且郭開在趙王遷繼任為趙王一事上也立下瞭汗馬功勞,所以沒有本事卻備受寵信的郭開就成為瞭趙悼襄王和趙王遷心中最大的忠臣。
逼走廉頗。
廉頗和藺相如一文一武的組合,陪伴趙國度過瞭一段黃金時期,將相和的佳話也被傳頌至今,但時光總會拖著人老去,任用廉頗和藺相如的趙孝成王去世瞭,長平之戰前夕,藺相如也跟著趙孝成王去瞭,趙國從此進入瞭趙悼襄王時期,郭開也因此得勢。
但老將廉頗在趙國的日子卻不好過瞭,因為廉頗曾經在一次宴會上當面呵斥瞭郭開,就是這次呵斥,讓郭開一直耿耿於懷,懷恨在心,總想著報復廉頗,但卻苦於沒有機會,隻能忍,直到趙悼襄王繼位,郭開覺得時機已經成熟。

正當廉頗奉命攻打魏國,並且占領瞭幾座城池的時候,郭開趁機給趙悼襄王進獻讒言,說廉頗擁兵自重,本來也看廉頗不爽的趙王,立即派樂乘去接廉頗的兵權,但廉頗哪肯輕易妥協,於是派兵攻打樂乘,此戰的結果廉頗贏瞭但卻逃瞭,樂乘輸瞭也逃跑瞭,也就是說郭開讓趙國一次損失瞭兩員大將。
事情還沒完,因為趙悼襄王去世後趙王遷繼位,面對秦國的進攻,趙王遷想到瞭老將廉頗,想要重新啟用他,但是郭開怕廉頗回來會威脅到自己,於是買通瞭去見廉頗的使臣,這位使臣給趙王回復廉頗已老,不能用瞭,自此一代名將廉頗徹底被郭開毀瞭。
饞殺李牧。
如果說郭開逼走廉頗讓人氣氛的話,那麼他饞殺瞭李牧則讓人咬牙切齒,戰國末期,一直為趙國戍邊的李牧則成為瞭秦國的勁敵,因為李牧憑借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屢次打退瞭秦國進攻。
軍事上一旦失利,秦國會立即動用金錢戰,面對李牧的神武,大量的金銀珠寶源源不斷地從秦國被運到瞭郭開的府中,郭開看著眼花繚亂的奇珍異寶,哪裡還會想著國傢大義,於是關於李牧要造反投秦的消息,瞬間從四面八方傳到瞭趙王遷的耳朵裡。

趙王遷本就對李牧有芥蒂,現在聽著郭開的讒言,信以為真,立即撤掉李牧的軍權,緊接著拒絕交出兵權的李牧被趙王遷給殺死瞭,關於李牧的死向來有很多版本,我們暫隻說其中一種。
李牧死後,秦軍大舉攻趙,趙國無法抵擋,郭開建議趙王遷投降,並且毫不猶豫就和秦國人穿瞭一條褲子,秦軍占領邯鄲之後,秦王政認為郭開有大功,還把他拜為上卿,但是此人極為貪婪,因為他的丞相府下還埋著很多金銀珠寶,郭開就想著把錢帶到秦國去享受,但是在拉著財寶回秦國的路上,卻遇到瞭強盜,郭開也落得慘死的下場,可謂罪有應得。
飛魚說:
加速趙國滅亡的賣國賊郭開有多厲害?憑借一己之力,搞垮2位名將,可以說郭開的一張嘴,勝過強秦的千軍萬馬,王翦都打不過的李牧,王齕都攻不下的廉頗,卻被郭開輕輕松松玩弄於股掌之中。
為何廉頗和李牧同為名將卻敗於朝堂?因為小人得勢,則必然是英雄末路,自古以來最能致英雄於死地的都不是來自敵人的明槍,而是來自背後小人的暗箭。

其實,郭開能在趙國隻手遮天,還是因為趙王的昏庸無能,幾代趙王的親小人、遠賢臣,這是趙國走向末路的根本原因,既然政治已經腐敗,國傢衰亡亦在情理之中。
不過話又說話來,秦國對於六國君臣的離間為何每次能都達到奇效呢?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政治制度,山東六國舊貴族的政治,讓君王十分忌憚臣子的權力會尾大不掉,而秦國經商鞅變法後的佈衣政治,讓秦國君王沒有這層顧慮,因為佈衣沒有權勢,形不成勢力,更威脅不瞭君王。
對此,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