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貪官奕劻,明目張膽的收受賄賂還沒人管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奕劻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奕劻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名聲可謂是聲名狼藉,正所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恐怕也不過如此。我想,奕劻所遭受的罵名,應該也就僅次於李鴻章瞭吧。李鴻章之所以會被世人所唾棄,是因為經由他的手簽瞭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而奕劻呢?他則是因為貪污、腐敗、結黨營私,而被世人唾罵。
大傢都知道,清朝最大的貪官便是和珅。與和珅相較,奕劻無疑是有求過之而無不及。據歷史記載,奕劻所貪的錢財,已經超過瞭1億兩白銀,而當時清朝每年國庫的收入也僅有8000兩。可是,最讓人匪夷所思的一點就是,和珅落敗後,錢財都上交給瞭國庫,而奕劻所斂的錢財並沒有充公。那麼,這些錢財到底跑到哪裡去瞭呢?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講一講奕劻的故事。
奕劻是乾隆第十七子慶僖親王愛新覺羅·永璘的孫子,因其練就瞭一筆好字,常常為慈禧代寫傢書,而得慈禧賞識,之後,被封為瞭慶親王,後來,又被封瞭鐵帽子王。如果按當時的血緣關系來看,奕劻一系離皇族還是比較遠的。那麼,他是如何一步步登上高位?又是如何收斂錢財的呢?在這個得官者得天下的年代,奕劻便抓住人們想做官的心理,於是,他開始賣官賣爵。
權位漸崇,而奕劻則庸碌無為。並且,此時的奕劻已經貪污成性,他以各種理由明目張膽的搜刮錢財,人們甚至戲稱奕劻的王府為“慶記公司”。
例如:有一郵傳部尚書的職位,光緒三十三年設置,職掌全國交通及郵電之政令,凡鐵路、陸路、江海之交通及舟、車、道路,郵政、電報電話,均歸其綜理而利民用。對於這個職位,奕劻就定價三十萬兩。
當時,身傢頗高的盛宣懷提出要夠賣該官職,但是,奕劻卻說:“別人可以三十萬兩,而你就必須得六十萬兩。”後來,盛宣懷幾經周轉,托人找關系,說情砍價,最終,才以三十萬兩的價格買下瞭這個職位。而此時,奕劻又說:“你必須交現銀,不能用其他的物品頂替。”

奕劻在收受賄賂的時候,從不遮掩。
別人都是在背地裡通過一些中間人或者是利用什麼由頭來交易收取錢財的,而奕劻卻是直接瞭當的要,而且,還要當面點清,省得你以後後悔或者是再短斤少兩的。還有就是,別人都是廣納賢才,而奕劻則是廣鈉幹親,無論滿漢,來者不拒。別的王親貴族認幹親的話,大多都是自己認識的人,而且,還都是滿人,而我們這位奕劻大人,則是無論滿漢,無論貴賤,隻問錢財的多少。隻要錢財足夠多,就可以和他攀上關系。
而那些和奕劻認瞭幹親的人,之後都得到瞭很高的官職。由此看來,奕劻恐怕是認幹親的鼻祖瞭吧。據記載,在七十大壽之時,奕劻大辦壽宴,這次壽宴不僅成瞭官員們相互結交的好機會,也成瞭奕劻光明正大收斂錢財的由頭,無論是誰獻銀獻禮,他全都來者不拒。這一次的壽宴奕劻所收的現銀,已經達到瞭5000兩以上,賀禮的價值更是達到百萬兩白銀以上。
如此明目張膽的濫用職權,賣官賣爵,貪污納垢,難道就沒有人管嗎?

奕劻父子曾遭到過三次彈劾:
第一次,禦史蔣式瑆、禦史趙啟霖彈劾他收受賄賂,最終,慈禧以一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聖旨不瞭瞭之瞭。第二次和第三次彈劾,最終,則是將彈劾之人罷官免職而告終。可以說,這三次彈劾,彈劾人受到的懲罰一次比一次嚴重。這便說明:奕劻父子的行為雖然已經引起瞭朝野上下的不滿,但是,他們在朝中的地位已經根深蒂固,任何人都難以撼動瞭。
那麼,為什麼奕劻歷經三次彈劾卻一點事都沒有?那是因為:慈禧和當權派還用得上他,否則,皇室早就收拾他瞭。甚至,有人實在看不下去瞭提出意見,慈禧就耐心地說:“他啥水平我能不知道嗎?但是看來看去,還是他貼心。”
八國聯軍侵華後,外國銀行便進入到瞭中國的市場。
當時,人們對外國侵略者的行為極為不滿,愛國情懷更是空前高漲。所以,大傢都不屑於和外國人們打交道,更願意把錢存到中國的錢莊裡去。而奕劻則不然,直接把所有的錢都存到瞭外國銀行裡,而中國的錢莊中卻沒有奕劻的一分錢。慶親王府門庭如市,奕劻揮霍異常,但即便是這樣,他尚能積蓄起巨款,在英商匯豐銀行存入一百二十萬兩私產。
可以說,奕劻和袁世凱的勾結,更是加快瞭大清滅亡的進程。
哪怕是到瞭大清即將覆滅之際,奕劻還在瘋狂的收斂錢財。武昌起義爆發後,他竭力主張起用被罷黜的袁世凱。不久,袁世凱被起用,入京代他為內閣總理大臣,重新組閣,奕劻改任弼德院總裁。事實上,則是袁世凱以300萬兩收買瞭奕劻。
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宣統帝退位,奕劻便移居到瞭天津租界。在天津小住一段時日後,他聽聞袁世凱出任臨時大總統,革命風潮已經平息劫難已過,因其終究舍不得自己在北京的一片傢業,遂再次回到北京。但是,一進慶王府,隻見滿目狼藉,猶如抄傢一般。最終,他於民國六年,也就是1917年1月離世瞭,時年79歲,追謚曰密,子載振襲爵。
那麼,奕劻去世後,他的上億的傢財都去瞭哪裡?
奕劻死後,被葬在禦賜的園寢之中,可惜的是,多年後奕劻的墓便被洗劫一空,隻剩下瞭一座殘破的獅子像。奕劻雖然貪污瞭一生,被世人謾罵的一世,到頭來,傢財卻被自己的兒子們揮霍殆盡。奕劻的兒子們不懂得如何經商、理財,隻會拿著奕劻留下的老本坐吃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