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據是怎麼把自己手裡的一副好牌打爛的?
本該順利繼位的劉據,為什麼將一手的好牌打的這麼爛?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元朔元年春,這一年,統治大漢王朝十二年的漢武帝劉徹已經二十八歲瞭,盡管此時的劉徹已經有瞭數位公主,但卻沒有皇子降世,與劉徹血緣親近的幾位諸侯王已經開始觀望,畢竟如果劉徹沒有兒子,他們就有成為皇帝的希望,但可惜,劉據的出生徹底讓他們的失去瞭希望。
同年三月甲子,劉據的生母衛氏被立為皇後,劉據從皇長子搖身一變成為瞭皇嫡長子,在那個年代,沒有人不明白皇嫡長子這重身份到底意味著什麼,這就相當於是在昭告天下,劉據未來會成為大漢的皇太子,還會成為大漢的皇帝。
果然,元狩元年,劉據毫無懸念的被立為皇太子,這一年,劉據七歲。
皇太子,幾乎是封建時代的每一位皇子都夢寐難求的位置,對劉據來說幾乎是唾手可得。
石慶、嚴青翟、石德、趙周 、周建德、卜式等名重天下的名士都曾經教導過劉據,在這樣的力量之下,劉據不想成才都難。
但是,也是這位太子,讓漢武帝的最後一段時光充滿瞭悔恨與自責。
對於巫蠱之禍,很多細節大傢都從影視劇或者歷史演義中知道瞭吧,其實這件事原本並不是死局,卻被生生逼成死局,其原因不外乎三點:
一、太子監國,皇帝巡遊
武帝晚年愛巡遊,時常詔命太子監國,然後人傢就到處閑逛,這導致太子也好、皇後也罷,都長時間無法見到皇帝,夫妻父子之間少瞭溝通,信任自然越來越低,否則也不至於父子相疑到非要兵戎相見的程度。
二、太子忠厚,奸佞誣陷
說起劉據,他的個性不像自己的父親武帝、祖父景帝,反而更像曾祖父漢文帝,生性仁厚,而且又得武帝允準可以結交朝臣,所以就出現瞭兩個極端,忠直的大臣多依附於太子,但這樣的人想必不受武帝喜愛,奸佞的小人遠離太子,偏偏武帝在晚年就喜歡這樣的人。這時候武帝年邁,說不定哪一天就去見高祖瞭,所以這些奸佞每天都在說劉據的壞話,直到巫蠱之禍爆發。
三、朝中無外戚
衛青是劉據的舅舅,如果他活著,他絕不會看著劉據做什麼“興兵謀反”的傻事;如果他活著,隻需一人一騎來到武帝身邊,告訴武帝,太子沒有謀反,武帝絕對會相信。可惜,衛青死瞭、霍去病也死瞭、連衛青之子衛伉及衛長公主之子曹宗都死瞭,直到最後,丞相公孫賀也死瞭。
至此,朝中再沒有衛氏外戚,除瞭那些忠直之臣,也沒有人再會為劉據說話瞭。
巫蠱之禍的罪過其實說白瞭就在於劉徹與劉據之間的不信任,除此,小人陷害也隻是起到催化作用罷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