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因為什麼事情被罵瞭兩千年?
很多人都不瞭解這個人被罵瞭兩千年,當他的墓地被挖來後,所有人都啞口無言,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劉賀的父親劉髆,是漢武帝劉徹第五子,漢昭帝駕崩後,劉賀稀裡糊塗的被霍光從封地領到長安皇宮中,登基成瞭天子。可惜,這突如其來的天子之位劉賀還沒坐穩,就因為一些事惹到瞭霍光,直接被廢。在歷史資料中,劉賀是個不折不扣的昏庸皇帝。
《漢書》裡詳細列舉瞭劉賀在當皇帝的這二十多天裡犯下的一千一百條罪狀,包括強搶民女、生活奢侈等。平均來算,這個傢夥在坐上龍椅之後每天都要犯四十多種罪,堪稱昏君中的典范。後來,劉賀被霍光趕出皇宮,被貶為海昏侯,餘生都在南昌度過。劉賀被廢後,大將軍霍光尊立漢武帝曾孫劉詢為皇帝,是為漢宣帝。
就這樣,皇帝中的“反面典型”劉賀被釘在恥辱柱上兩千多年,讓後人嗤之以鼻。
直到他的墳墓重見天日,人們才發現劉賀被當作昏君這件事裡有貓膩。2013年3月,媒體報道已發掘兩年、位於江西省新建縣大塘坪觀西村墎墩山的墎墩墓可能是昌邑王劉賀墓。2015年,我國考古學界有瞭重大發現,海昏侯墓被開掘出來,直接顛覆瞭人們對劉賀的傳統認識。
在研究瞭劉賀墓葬中的隨葬品後,專傢們覺得是時候給這位昏君平反瞭。劉賀的身份極為復雜,既當過王,又當過皇帝和列侯,在歷史上比較少見,所以墓葬有可能是按照皇帝級別的規格下葬的。
開掘工作初期,專傢們在海昏侯墓中取出瞭一副繪有先代聖賢圖的屏風,文物價值極高。按照史籍中霍光的說法,劉賀本來是不敬重先賢的,也不喜歡念書,每天熱衷於聲色玩樂、騎馬遊獵。我們單從劉賀墓中開掘出的屏風來看,劉賀並非霍光口中那個不尊先賢的傢夥。
畢竟,隨葬品通常是墓主人生前喜好之物,一個不尊聖賢的傢夥又怎會允許一面繪著一眾先賢的屏風擺在自己的墓室中呢?
除瞭這面屏風外,在劉賀的墓中專傢們還找出許多典籍,這些典籍全都是儒學經典,甚至,還有一部早就失傳瞭的《齊論語》。一個不尊重先賢、討厭看書的人,為什麼會在死後將這些經典帶入墓中呢?漢朝人歷來有“事死如生”的說法,所以,劉賀生前一定是個喜歡看書的傢夥。
除瞭書籍屏風外,專傢們還在劉賀墓中找到瞭一個做工精美的杯子,上面篆寫著“李具”兩個字。專傢們在結合史籍進行考察後,認定,這個杯子的主人是劉賀的奶奶,也就是劉徹皇妃李夫人的遺物。之所以劉賀墓中會出現奶奶的杯子,恐怕劉賀是個孝順的人,十分思念祖母所以才將祖母遺物隨葬。
在霍光羅列的罪狀中,劉賀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跟行走的畜生沒什麼區別。我們僅看這個杯子,劉賀的忠仁義暫且不談,他起碼是很孝順的。隨著更多劉賀生前的隨葬品出土,專傢們對劉賀的印象大為改觀,覺得海昏侯根本不是個昏君,所以,我們應該挖掘真相還他清白。同時,我們可以看到,霍光廢立劉賀並沒有得到內外朝的一切認可,反而是他個人的獨斷行為,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政變。
其實,漢朝人也有人曾發掘劉賀成為“昏君”的真相,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劉賀年輕氣盛,想在登基後做出一番大事業。霍光在朝中獨攬大權,他希望劉賀能夠成為乖順的木偶,由自己一手掌握。劉賀是個胸懷大志的皇帝,他要放開手腳大幹一場,剛到長安就提拔瞭自己封地的二百多個官吏,這種做法對霍光等權臣而言簡直如鯁在喉。
這裡,我們以皇帝的標準來看,想要集中權力是沒有任何錯誤的,如果說有錯的話,隻能說他低估瞭霍光對權力的渴求和反擊的力度。
根據霍光的做法,我們不妨大膽猜測,劉賀在繼位後極有可能改革瞭某種政策,讓權傾朝野的霍光及其黨羽傷筋動骨,這才不得不密謀將皇帝拉下馬。其實,霍光可不是個安分的傢夥,他不會坐視劉賀站穩腳跟,到時候自己輕則失去權力,重則性命難保。之後,在一場驚天陰謀中,霍光籠絡滿朝文武,來瞭場政變“以正朝綱”,將劉賀拉下龍椅趕去南昌,還斬殺瞭劉賀的二百多個親信。
我們僅從這件事就能看出,霍光這種惱羞成怒的做法根本就是包藏禍心的表現,劉賀的“昏庸”不過是霍光面向輿論的擋箭牌。劉賀當皇帝不到三十天,就做瞭一千一百餘件壞事,這不過是個笑話罷瞭,試問,哪有人會每個小時都幹兩三件壞事呢?這個“海昏侯”的罵名對劉賀來說簡直是無妄之災。
現代人研究的歷史信息大部分是從史書中提取的,所以,史書所載是否詳實直接影響到後人的歷史觀點。劉賀的罪狀原本就是霍光一手導演的“欲加之罪”,作為勝利者的霍光自然有權力進一步篡改史籍,讓劉賀就此遺臭萬年。說霍光沒有篡位之心我信,但是,說他不擅權不獨斷那是個笑話,實際上,他對權力擁有異乎尋常的欲望,不容任何人與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