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為什麼會被廢?他被廢掉後說瞭什麼話?
劉賀被廢掉後說的那六個字是啥意思?霍光最後為什麼要哭著告別的故事大傢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傢詳細解讀一下~
大傢都說後漢年間的董卓很牛,因為董卓能夠廢掉漢少帝劉辯而立漢獻帝劉協,董卓都留下瞭千古罵名。但是董卓會覺得很委屈:我的幹的事都是跟老前輩霍光學的,為啥霍光成瞭“千古忠臣”,我們卻成瞭亂國之賊?這也怪不得董卓和曹操喊冤,因為霍光做的事情比董卓和曹操還霸氣——把昌邑王變成瞭大漢天子,又把大漢天子變成瞭海昏侯,被霍光玩弄於股掌之上的,叫劉賀,現在提起劉賀可能大傢都不太熟悉,但是提起海昏侯,那幾乎是傢喻戶曉,因為海昏侯墓太有名瞭。我們來看幾段正史資料,就會發現歷史該有多麼驚人的相似。
《後漢書·董卓列傳》記載,董卓廢立皇帝,當時是“因集議廢立,百僚大會,卓乃奮首而言: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雖然“坐者震動……公卿以下莫敢對”,但也有尚書盧植這樣的人站出來表示反對,氣得董卓隻好散會,第二天搬出老太後,才“矯詔”廢瞭漢少帝。
再來看霍光廢掉昌邑王劉賀之前的準備工作,《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記載,霍光先是跟自己的親信密謀(獨以問所親故吏大司農田延年),然後又把田延年加瞭個給事中(這可不是明清時期的言官,而是僅次於中常侍的要職)的官銜,讓他聯絡車騎將軍張安世。然後霍光遂召丞相禦史將軍等百官到未央宮開會商議廢掉昌邑王劉賀——當時的昌邑王劉賀還是大漢皇帝,霍光直接問:“昌邑王行昏亂,恐危社稷,如何?”名為問話,實際上已經給會議定瞭調子。於是“群臣皆驚愕失色,莫敢發言,但唯唯而已。”接下來最嚇人的一幕出現瞭,田延年前,離席按劍曰“……今日之議,不得旋踵。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
這樣看來,董卓那一套就是跟霍光學的,不同的地方是董卓面前站著一個反對派盧植,而霍光身後站著一個殺氣騰騰的支持者田延年。
霍光廢掉昌邑王劉賀是“有道理”的,現在的人也相信劉賀在位二十七天,幹瞭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可是翻遍瞭史料,隻找到瞭這樣一句話:“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征發,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這些事情有哪些是荒唐的又有哪些是應該做的,沒有明確說法。
其實當初選擇皇位繼承人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問題:廣陵王劉胥在弟弟漢昭帝死後是第一順位繼承人(昭帝無子),但是卻因為“壯大,好倡樂逸遊,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獸”而落選,可見霍光是對劉姓諸侯王進行瞭一番調查瞭解的,但是卻為什麼要選這個不靠譜的昌邑王劉賀?
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瞭。昌邑王劉賀在霍光宣佈完他的“罪狀”之後說瞭一句話:“我聽說如果天子有七個諍臣,即使無道也不會丟瞭天下。”霍光沒有回答而是扯開話題:“皇太後已經下詔把你廢瞭,你還是啥天子?”要知道,這個“掌握廢立之權”的上官太後還是一個隻有十五歲的小姑娘,而且是霍光的外孫女。
劉賀一見沒有道理可講,隻好自我解嘲地說瞭六個字:“愚戇不任漢事。”然後上車揚長而去,霍光居然親自護送劉賀回到瞭封地,千叮嚀萬囑咐一番之後,“光涕泣而去”。
到現在筆者也沒鬧明白劉賀被廢掉後說的那六個字是啥意思,更不知道霍光為什麼哭著告別。“愚戇不任漢事”是不是後悔自己操之過急幹的事情太多瞭?而霍光的眼淚,莫非是心存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