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哲毅皇後:清朝最有才華的皇後,卻懷著孩子自盡而亡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孝哲毅皇後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明朝文學傢陳繼儒曾言:“女子無才便是德。可謂至言”,殊不知,在陳繼儒這句話之前還有一句話:“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可見,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社會,女子有才絕對不是一件壞事,比如說清朝的皇後,今天筆者要講的是清朝最有才華的皇後:孝哲毅皇後阿魯特氏。

清朝咸豐二年,時任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的賽尚阿在平定太平軍的戰場上大敗而歸,咸豐帝震怒將其革職抄傢。與此同時,賽尚阿的三個兒子崇緒、崇熙和崇綺也因此被虢職,此後賽尚阿第三子崇綺一邊閉門苦讀,一邊再尋求重新入仕的機會,在此期間(咸豐四年),崇綺妻子給他生下瞭一個女兒,即孝哲毅皇後阿魯特氏。
同治三年,韜光養晦多年的崇綺參加瞭會試,令人想不到的是,竟然意外中瞭狀元,由此打破瞭滿漢同科“滿不點元”的慣例,成為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旗人狀元。當時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已經11歲瞭,即將到選秀的年齡,傳言這阿魯特氏從小便被父親崇綺親自教養,端慧淑雅,容德俱佳,讀書十行俱下,尤其是擅長用左手寫大字,《清宮詞》記載:
“蕙質蘭心秀並如,花鈿回憶定情初。珣瑜顏色能傾國,負卻宮中左手書。”

根據民間的說法,狀元公的女兒入宮當娘娘,那是再也合適不過瞭,再加上阿魯特氏優秀的個人素質,人們“皆知選婚時必正位中宮。”
清朝同治十一年二月,清廷舉行瞭八旗選秀,18歲的阿魯特氏參加瞭本次選秀,果不其然,阿魯特氏成為最終的勝利者,被同治帝欽定為皇後人選。那麼,阿魯特氏的得選難道隻是憑借其狀元公女兒的身份與出色的個人素質嗎?其實不然。
原來阿魯特氏的母親是鄭親王(鐵帽子王)端華的女兒,端華是咸豐帝臨終前欽定的顧命王大臣,後來因政治鬥爭被慈禧賜死,但端華的嫡福晉鈕祜祿氏(阿魯特氏的外祖母)卻是慈安太後的親姑姑,也就是說,阿魯特氏是慈安太後的表外甥女。筆者認為阿魯特氏的這個傢世和她與慈安太後的關系才是其最終勝出的關鍵。
關於從阿魯特氏入宮為後(同治十一年九月)到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病逝這段時間,並沒有留下太多的清宮檔案,因此阿魯特氏在宮廷生活的真實狀態是不可知曉的。不過,野史雜記與後人口中傳言,阿魯特氏與婆婆慈禧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仔細分析,阿魯特氏是狀元之女,而崇綺一門也是傢風剛烈,絕對不是卑躬屈膝之輩,這與慈禧強勢的性格正好是沖突的,因此,推測阿魯特氏與慈禧太後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比較差的。
不過,同治帝卻對自己挑選的這位皇後心得意滿,與阿魯特氏琴瑟和弦,舉案齊眉,與阿魯特氏相比,同治帝的其他四位妃嬪則黯然失色多瞭。
然而,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年僅19歲的同治帝因患天花而崩逝,僅僅過瞭74天,被尊封為嘉順皇後的阿魯特氏也猝然而逝,帝後相繼去世,大清國的後宮不得不進行重新洗牌,然而不管怎樣洗牌,這一切都在慈禧太後的掌控之下。
關於阿魯特氏之死,流傳最廣的就是慈禧逼死說,不過當時光緒帝已經入宮,阿魯特氏對慈禧造不成任何威脅,慈禧根本沒有必要逼死她,因此,筆者認為阿魯特氏自盡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

首先,同治帝病逝,阿魯特氏失去瞭最重要的依靠,自覺前途渺茫,於是便產生瞭悲觀情緒。
其次,光緒帝入宮後,承繼的是咸豐的香火,阿魯特氏由此便成瞭皇嫂,這種尷尬的身份是她所不能接受的。
最後,崇綺一門一直以傢風剛烈著稱,結合後來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崇綺一傢殉國的情況來看,阿魯特氏凸顯其“節婦”的本性也並不是不可能的。
值得一提的是,有傳言稱阿魯特氏生前已經懷上瞭同治帝的孩子,慈禧害怕其威脅到自己,才令其自盡。對於這種說法,筆者是不贊同的,因為清宮醫案中,從來就沒有阿魯特氏懷孕的相關記錄,而且像阿魯特氏這種身份,一經查出身孕,肯定會被重點保護,因此這種說法幾乎是不會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