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奭是什麼樣的人?優柔寡斷,事後後悔
優柔寡斷,事後後悔的漢元帝的故事大傢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傢詳細解讀一下~
西漢元帝,名劉奭(拼音shi),漢宣帝劉詢之長子,其實漢元帝算是多才多藝,品行不錯的好人。因他還是太子之時,見慣父親漢宣帝運用刑法治國,手段嚴酷狠厲,為之痛恨。在他即位後也就崇尚漢學儒傢思想,推崇儒道治國。
隻是,漢元帝這個人的性格比較懦弱,又缺乏主見,所以說他雖然重用儒臣,可是卻不能駕馭全局,手腕軟弱,對於外戚宦官專權卻不能遏制。早在漢元帝即位之前,漢宣帝曾留瞭史高為首,蕭望之,周堪等三個輔政大臣,其中蕭望之等因推崇儒傢思想而被漢元帝所看中。
所以漢元帝就特別重用蕭望之,以史高為首的外戚輔政大臣可就不服氣瞭,畢竟當初漢宣帝托孤時是指定以史高為首,蕭望之為副,所以史高就與宦官勾結,讓改革的仁政施行不下去。
而蕭望之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上書給漢元帝後,漢元帝又瞻前顧後,商討多次都無法做出決斷,而因這些改革措施又損害瞭宦官,外戚的利益,所以這些宦官外戚又勾結在一起誣告蕭望之專權誤國,這時漢元帝又遲遲不能做出決斷,逼得蕭望之飲鳩自盡。
這時漢元帝又後悔瞭,可是他也就責備瞭這些主使的宦官,責令其給蕭望之賠罪,可是又不嚴懲誣告的人,還是重用這些宦官和外戚,之後的大臣隻有依附這些宦官和外戚才有官做,所以有節氣和才華的大臣被排擠和迫害,漸漸的權柄也就落到宦官和外戚手裡。
而漢元帝的思想裡認為這些宦官沒有傢庭,所以不會結黨營私,對這些宦官尤其信任,以致於後來的朝政都落在大宦官石顯手裡,石顯這個宦官雖然是個閹人,卻十分的貪財,以致於隻有賄賂石顯才能升官發財,最終導致漢元帝時期政治混亂,貪腐盛行。
漢朝的後宮也是如此賄賂盛行,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就是被賄賂耽誤的一個女子,王昭君自持美貌,她因不屑於賄賂畫師,畫師將她醜化,以至於在漢宮一年年蹉跎歲月,正好,匈奴呼韓邪(拼音ye)單於來到西漢求親,王昭君是個有想法的女子,覺得與其在漢宮蹉跎歲月不如去和親,便自請出塞和親。
原本漢元帝認為這個王昭君姿色不出眾,送去和親也不可惜,可是在昭君離開的那天見到昭君的容貌,才知道他被蒙蔽瞭,可是已經來不及瞭,總不能因為這個原因而耽誤和親的大計吧?隻好把畫工毛仁壽殺瞭。
所以說漢朝由盛及衰,從漢元帝重用宦官和外戚,大權旁落一步步衰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