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邊騎:繼魏武卒、齊技擊之後 唯一能讓“秦銳士”膽寒的軍隊
今天小編給大傢準備瞭:趙邊騎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趙國,就是《趙氏孤兒》中幸存的那個孤兒的後代建立起來的國傢。
韓、趙、魏在三傢分晉的時候,韓、魏分得瞭中原的富庶之地,而趙卻分得瞭大片的苦寒之地。趙的北方是強悍的匈奴人,東北有東胡人,西北有林胡、樓煩人。

圖片來自百度
趙國本來是三晉中最弱的國傢,連旁邊的中山國都可以時常來騷擾趙國。照這樣下去,眼看趙國就會像其他小國一樣被諸侯吞並。
上天不讓一個國傢滅亡,就會賜給他強大的力量。趙國的救星就是胡服騎射的開創之君——趙武靈王。

圖片來自百度
當時中原地區的戰法主要表現為車戰、步戰、步射、騎戰。而趙武靈王根據胡人的特點,決定把步射和騎戰結合起來,形成新的戰法——騎射。但是中原人的衣著寬大長袖,不適合騎射,於是趙武靈王帶頭穿胡人的短衣窄袖,以便騎射的全國(指趙國)推行。
為什麼把趙武靈王稱為開創之君,因為在那個時代,中原人是很難接受胡人文化的,要想改變這種現狀,你就得開創!請註意,它和繼承不一樣!
趙武靈王不僅訓練瞭一支真正屬於中原的騎射兵。還通過這種民族融合政策,將北方的胡人(匈奴、戎狄的統稱)納入自己的管轄范圍,並從那裡獲得瞭源源不斷的馬匹和兵源。當時的代地成為趙國騎射兵的主產地。
這支騎射兵也叫:胡刀騎士,但我們更習慣稱之為“趙邊騎”。

圖片來自百度
由於戰國的時候,騎兵是沒有馬鐙的,所以,後來的“鐵浮圖”等重裝騎兵在當時反而是累贅。“趙邊騎”的特點就是去掉重甲長刃,輕裝上陣,采用短刀長弓,長射近戰,無往不勝。最重要的是他們的胡馬善跑有耐力,擅長長途奔襲。
趙邊騎的經典戰役:
滅中山國;
收服樓煩;
“五國伐齊”,廉頗率6000趙邊騎大破齊“技擊騎士”。
“閼與之戰”,趙奢率趙邊騎長途奔襲包圍閼與之“秦銳士”,大獲全勝。這是少有的戰國中後期“秦銳士”的敗仗。
“邯鄲保衛戰”,大破秦軍。
“鄗代之戰”,廉頗大敗燕軍,圍攻燕都。
李牧大破匈奴,滅襜襤,敗東胡,降林胡。
第二次“邯鄲保衛戰”,李牧大敗秦將桓齮,殺敵十萬。
趙邊騎可以說是繼魏武卒、齊技擊之後,唯一能讓“秦銳士”膽寒的軍隊。趙國名將輩出,很好的詮釋瞭良將配銳卒的傳奇經典。
不過,趙武靈王的強軍政策並不像其他國傢的變法,它僅僅是強軍。趙國始終沒有找到改革內政的方法。再加上後來又出瞭幾個昏庸的君主,趙邊騎逐漸淪為別人的魚肉。
如果趙武靈王在天有靈,他不會悲傷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