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揭秘:歷史上真正的縱橫傢張儀是個怎樣的人?

揭秘:歷史上真正的縱橫傢張儀是個怎樣的人?

時間:2019-07-29 16:42:4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張儀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從衡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夫張儀之行事甚於蘇秦,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震暴其短以扶其說,成其衡道,要之,此兩人真傾危之士哉!——(西漢)司馬遷《史記》

何為縱?南北為縱。何為橫?東西為橫。

起初,縱橫代表的隻是方位,但在戰國時代縱橫卻代表瞭一個特有的群體,他們也是諸子百傢中的一個流派,名曰:縱橫傢。

縱橫傢相傳是鬼谷子創立的,他們主要從事的是政治外交,戰國時期諸侯並起、各自為政的舞臺,讓這群人有瞭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混亂的諸侯國局勢,正是他們縱橫捭闔的基礎。

但,其興也快,其亡也速。

因為縱橫傢的智謀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特有的產物,秦朝之後,華夏形成瞭大一統的局面,這種“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幾乎再沒有意義可言,尤其是漢朝之後,縱橫傢們已經很難有施展的空間瞭,雖然偶爾還會出現類似人物,但已無翻江倒海之能。

說起戰國時期的縱橫傢,不少人會想到張儀、蘇秦。

這倒也無可爭議,畢竟此二人是縱橫傢中最為傑出的代表,張儀為橫,蘇秦為縱,一個是讓山東諸侯連橫親秦,一個是使山東諸侯合縱抗秦,不少史書(《史記》、《資治通鑒》等)也把此二人描述成無可爭議的對手。

然後,根據馬王堆出土的《戰國縱橫傢書》,卻表明蘇秦的輩分要比張儀晚瞭近一個時代,這裡暫不論,我們本篇也拋開蘇秦,單論張儀。

縱橫傢張儀隻是一個大騙子?不止,他還是經常背後說人壞話的小人。

化解六國合縱聯盟的張儀有多損?為秦國效力的大才,他排擠瞭3位,此事我們還得從公孫衍說起。

張儀擠走公孫衍。

商鞅被秦惠文王車裂之後,接替秦國大良造的是公孫衍,此人可以說是一位不世出的大才,統兵打仗他在行,縱橫謀略他出眾,可謂是文武全才,秦惠文王也十分重用他,他為秦國大業積極奔走,憑借口舌之利,硬生生地讓魏國割讓瞭陰晉之地。

這塊地方,對秦國來說意義重大,因為此地是秦國東進路上的一顆釘子,而公孫衍不費刀槍卻幫助秦國給拔出瞭,秦王大喜過望,還把此地的名字改為瞭寧秦,意思是讓秦國能夠安穩得地方。

此後,公孫衍又把目光瞄向瞭當初被吳起率領魏武卒攻取的河西之地,於是帶兵伐魏,魏國不能敵,就割讓瞭河西之地給秦國以求和平共處,此外魏王還派人重金行賄公孫衍,讓其退兵,公孫衍收下這筆不菲的金銀珠寶,就建議秦王放下魏國,進攻別的國傢。

但此時張儀去瞭秦國,立即對秦王闡述瞭公孫衍的私心,回過神來的秦王立即疏遠瞭公孫衍,公孫衍感覺不妙,不得不離開秦國,去瞭魏國做瞭將軍,此後公孫衍首倡山東諸侯的合縱攻秦,著實讓秦國畏懼瞭一把,幸好張儀嘴皮子也夠硬,硬生生地化解瞭這次危機。

張儀中傷陳軫。

公孫衍被擠走之後,另一個叫陳軫的縱橫傢又在秦國冒頭瞭,同為謀士,又為一個主子做事,自然免不瞭爭奪秦王的寵愛,看著秦王經常詢問陳軫的意見,這讓張儀很是不爽,既然不爽,那就要想辦法治一治陳軫。

於是張儀在背地裡對秦王說,陳軫有離開秦國,轉去投靠楚國的打算,他積極奔走於楚國也是為自己謀劃,大王要小心為妙啊。

秦王聽到張儀的言論,很是生氣,於是叫來陳軫詢問此事是否為真,陳軫聽到秦王詢問,就知道是張儀在背後搗鬼,於是就對秦王大大方方的自己確實要投靠楚國。

秦王被陳軫的話說的一愣一愣的,就問為何要這麼做,陳軫就對秦王講瞭伍子胥的故事,說天下的君主都想得到忠臣,自己正是因為忠於秦國,楚國才會想重用自己,這讓秦王恍然大悟,但秦王最終還是讓張儀做瞭宰相,陳軫自知在秦國的日子不會好過,真去投靠瞭楚國。

張儀暗害樗裡疾。

排擠瞭兩位來秦務工的外來戶,張儀在秦國如日中天,但又出現瞭一個人,讓張儀很看不慣,此人卻不同於公孫衍和陳軫,因為他是正兒八經秦國王族之人,秦惠文王的弟弟,嬴疾,又稱樗裡疾。

此人也是一個相當厲害的主,江湖人送外號“智囊”,搞外交十分有手段,並且領兵打仗也有一手,可以說是秦國王室中的佼佼者,但就是這樣一個背景深厚的人,張儀也敢暗害,因為此人威脅瞭張儀的地位。

張儀害人那是一個不動聲色,他先提高樗裡疾在秦國的地位,然後再讓秦王派樗裡疾出使楚國,並且暗中請楚王向秦王請求讓樗裡疾擔任楚國丞相。

不明就裡的楚王,鑒於秦國強大的實力,還真這樣做瞭,於是張儀趁機對秦王說,萬萬不可答應楚王的要求,不然樗裡疾就會把秦國出賣給楚國瞭,這讓秦王十分生氣,結果樗裡疾隻能從楚國逃跑瞭,後來秦惠文王死後,秦武王即位,把張儀給逼走瞭,樗裡疾再次登上秦國舞臺發光發亮,為秦國強大立下汗馬功勞。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