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為什麼不殺功臣?是他不敢嗎
很多開國皇帝都容不下開國功臣,為何劉秀卻沒有濫殺一個功臣,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開國皇帝忌憚開國功臣,招致開國功臣被殺,成為王朝社會的打不破的怪圈。
但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對開國功臣卻一團和氣,他一共封瞭三百六十多位列侯,這些列侯他都很善待他們,列侯們也很少造反,最後都得到善終。這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劉秀在功臣心中有巨大威望,功臣們沒有僭越之心。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開國皇帝之所以要殺開國功臣,起因大都是因為開國功臣對開國皇帝不服氣。憑什麼你能當皇帝,我就不能呢?憑什麼你一個人享有那麼多的權力,我就不能享有呢?於是在言行上就有僭越的舉動。有瞭僭越的舉動,開國皇帝睡不踏實瞭,因此就要想辦法除掉開國功臣。
但是如果開國皇帝在功臣那裡有巨大的威望,開國功臣就不會有僭越的想法。而劉秀就恰恰具有巨大的威望。
劉秀的威望從哪裡來呢?
其一,劉秀是皇室後代。
雖然劉秀這個皇室後代,已經是皇室很遠的旁支,甚至有可能是假冒的。但是,在那個時代,隻要你有這個身份,就說明你出身高貴,就會獲得大傢極大的尊重。後世劉備也曾用這樣一個身份,白手起傢建立瞭蜀國。而劉邦、朱元璋這樣的皇帝,因為沒有這樣的血統,祖上似乎也沒有闊過,所以那些功臣們都不服他們。
其二,劉秀是“真龍天子”。
我們看劉秀的經歷,會發現非常有意思。新莽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各地都在起兵,試圖爭奪天下。劉秀先是一直在等機會,並沒有貿然行動。後來覺得有機會瞭,便打著“皇室後裔”的旗號起兵。但是他們的“舂陵軍”人員又少,武器又弱,一戰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劉秀趕緊逃回傢鄉。不過這時候,卻出現瞭劉秀待過的小屋,有鳳凰飛來住過,以及滿室紅光照徹天宇的傳說。為什麼有這樣的傳說?是不是劉秀自己炮制的?不得而知。但是從此支持劉秀的人就變得非常多。劉秀的威望也空前提高。
其三,劉秀自己是能戰善戰的大將。
劉秀和劉邦不一樣。劉邦自己不會打仗,在戰場上經常打敗仗,多次逃跑。有時候為瞭逃跑,都要把子女蹬下車去。但是劉秀不同,他本身是能戰善戰的將軍。昆陽一戰,打潰新莽百萬大軍。接著隻身闖河北,開拓出一番新天地。早年他甚至坐在牛背上殺敵。所有這一切,都讓其他戰將們心服口服,不敢小看他。
第二,劉秀處理功臣問題手段巧妙,避免瞭矛盾激化。
開國皇帝殺開國功臣,是君臣矛盾無法解決而激化的表現。劉秀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他提前防范,避免瞭矛盾激化。
一是以金錢買權力。
以金錢買權力,很多人認為最早是趙匡胤的做法。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不殺功臣又解決瞭功臣問題,贏得千秋美名。但實際上,趙匡胤並不是肇始。最早做這件事,其實是劉秀。他在天下基本平定以後,采用提高功臣爵位,增加功臣食邑的方式,讓功臣們交出兵權。趙匡胤的做法,應該是跟著劉秀學的。
二是息兵戈以安民。
劉秀建國平定天下以後,包括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等人提出,為瞭擴大地盤,立“萬世刻石之功”,希望領兵追擊匈奴。但是劉秀卻認為,國傢因為打仗,已經一窮二白。當務之急,是應該與民生息,讓老百姓富起來。劉秀這樣做,除瞭考慮民生以外,其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不想再把兵權交給大將們,避免他們擁兵作亂。想想劉邦和唐玄宗的教訓,應該說劉秀是深謀遠慮的。
三是廢皇後避專權。
劉秀在娶陰麗華後,為瞭在河北打開局面,又娶郭聖通,結瞭一門政治婚姻。但是他當皇帝後,卻廢瞭郭聖通及太子,改立陰麗華為皇後。他這樣做,除瞭感情外,更多的還是政治考量,這樣可以抑制郭聖通背後的隴右勢力做大。而這一點,也是劉秀防范於未然,避免矛盾激化也走上殺功臣道路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