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崇禎手裡必亡!他哥哥天啟皇帝才是明朝的“救世主”!
明朝在崇禎手裡必亡!他哥哥天啟皇帝才是明朝的“救世主”!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對於明朝在崇禎手裡滅亡是必然的!此話何解?
自古以來我們都知道一個朝代滅亡的充分必要條件就是“內憂”,其次就是“外患”,而明朝似乎兩者皆沾。但是問題是在前15位皇帝之中,明朝卻沒有滅亡,隻是到瞭崇禎手裡就沒瞭,有人說是背時,也有人說天命所歸民心所向!不過這也證實瞭一點,他崇禎隻適合當“打工仔”,不適合做皇帝!而他那個服用“仙藥”身亡的哥哥才是明朝的救世主!

對於崇禎(朱由檢)沒有帝王相,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他朱由檢本來就是一個閑散王爺,每天過著清閑日子,沒有那麼多的爾虞我詐,心思單純的很,隻是哥哥朱由校(天啟皇帝)因掉水後落下病根,最終服用瞭“仙藥”促使的病癥加劇,最後身亡。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朱由檢就被朱由校一道遺旨捧上瞭皇位。

其實朱由檢當瞭皇帝之後也是一個倒黴催的,畢竟按照古代的教育制度看來,也隻有皇儲才有資格向大政治傢學習,而他朱由檢原本隻是一個親王,所以在未成年之際,沒有受到過類似於張居正這樣的大政治傢輔導,也沒有被孫承宗這種厲害的帝師調教,至於治國之道深入瞭解,朱由檢真的不是差個一兩半兩的。
不過朱由檢卻有心當好這個皇帝,所以即為就鏟除瞭閹黨,斬殺瞭魏忠賢,之後還一心撲在政務之上,為瞭能夠博得盛名之賢,常年後宮也隻有皇後一人,也不納妃,甚至衣服上面都打補丁,這也讓朝中大臣抹淚哭喊道:“堯舜在世乎!”

但朱由檢卻沒有想到斬殺瞭閹黨之後,明朝就出現瞭一個漏洞,因為魏忠賢還在的時候,朝廷雖然烏煙瘴氣,但是至少還能在富商以及地主階級的人身上抹點油水,維持一下朝政以及國傢的開支,魏忠賢一倒臺,這一條“續財”的道路就沒瞭,明朝也瞬間變窮,有時候軍餉都發不出,一時間讓軍營裡面的士兵怨聲載道。對此朱由檢腦子也大,最後腦抽的去西北征稅,而西北地區本來就是天災嚴重的泛濫區,這征稅無疑不就是逼的他們造反嗎?

此外,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一倒臺,原來被壓制的東林黨就出來作怪瞭,之後借著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的口號,開始瞭自己的斂財之路,化身成為瞭大商人、大地主的形象代言人,在賑災款上面可是多有“伸手之嫌”。

最重要的就是這一群東林黨人士還染指武將戰事不利,以此為借口誣陷其貪污軍餉,而自己又從中撈取難財。反觀崇禎卻對東林黨言聽計從,直至李自成攻入瞭京城,朱由檢才看清東林黨的嘴臉,這也難怪朱由檢在死前會抱怨:“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而東林黨大臣卻言道:“獨夫授首,何足道哉!”(筆者懷疑崇禎皇帝也就是因為這句話,結合以前種種,最後羞憤自縊的)

由此觀之,所以筆者才有近日之言,斷定這個朱由檢確無天子之相,隻能老老實實的當一個閑散王爺之輩(雖許有些馬後炮,但卻也實在)。不過天啟皇帝朱由校可是有一兩把刷子的,許多史料上都稱天啟皇帝是個“文盲皇帝”,但這個“文盲皇帝”卻能夠在明朝風雨搖擺之際:薩爾滸戰役慘敗、遼東女真步步緊逼、四川又有土司叛亂,扛起救國的大旗,通過閹黨穩固皇權,打壓誤國東林黨,還到處安插親信,用瞭短短7年久重新將皇權收納手中,此外還在皇太極背後釘瞭一個鐵釘子,安排瞭大將毛文龍駐守,使得皇太極如鯁在喉,何況天啟皇帝在澳門問題上態度堅決強硬,隻有一個字“打”,最後還勝利瞭。

試問天啟皇帝朱由校這些行為,與康熙當年平鰲拜削三藩鞏固皇權確實是有的一筆,隻是天啟皇帝意外落水,最後亂服丹藥身亡,令人惜由。不過在天啟皇帝的一些列措施看來,天啟皇帝確實算得上明朝末期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