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代皇帝請朝中大臣捐款,為什麼不直接抄傢呢?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明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古代歷史上,除瞭清朝,明朝也比較受人關註。想必大傢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瞭明朝。而明朝自建立以來,一共經歷瞭十六位皇帝。除瞭朱元璋和朱棣之外,明朝其他的皇帝似乎都比較“奇特”。明朝時期,朱由校繼承並登上皇位的時候,明朝已經開始走向下滑的路線。再加上朱由校對宦官魏忠賢的寵信,讓明朝的政局變得更加混亂。之後,皇帝朱由校因病逝世。皇位由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檢繼承,即明思宗。

如果說朱由校專心於木工,那朱由檢就是專心於政事。明朝時期,朱由檢登上皇位之後,一直專心於朝政,勵精圖治。例如朱由檢登上皇位之後,立即除掉瞭魏忠賢。但是,當時的明朝,無論是內憂,還是外患都比較嚴重。再加上當時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非常厲害,朱由檢不能憑借一己之力改變局勢。當時,面對明朝內憂外患的情況,朱由檢想要改變,需要先有一定的財富。但明朝當時的國庫已經不夠用瞭。

因此,明思宗朱由檢為瞭能夠改變明朝,給前線軍隊提供足夠的戰爭資源,隻能從各方收集錢財。朱元璋也曾經想讓官員捐款,但采取的是抄傢的形式。但朱由檢卻采取瞭請求朝中大臣捐款的方式。明思宗朱由檢請朝中大臣捐款,將集中錢財拿出來支援朝廷。那麼,為什麼明思宗朱由檢身為皇帝,隻能請朝中大臣捐款,卻沒有選擇抄傢?可能主要是幾個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性格方面的因素。明太祖朱元璋的性格比較強勢,比較霸道。因此,朱元璋采取瞭抄傢的形式。但明思宗朱由檢的性格一點都不強勢。

因此,明思宗朱由檢沒有通過強勢抄傢的方式讓大臣捐款,而是請朝中大臣捐款,以借錢的名義。當時,朱由檢自身也是非常節儉,根本不像皇帝應該享受的生活。但是,即使朱由檢采取瞭比較溫和的方式,朝中大臣還是沒有願意捐款。隻有朱由檢的嶽父捐款瞭五千兩。其二是環境因素。如果朱由檢想要改變明朝的現狀,除瞭充實國庫和幫助前線,還需要明朝上下團結一致。因此,朱由檢不想因為捐款的事情讓明朝的江山四分五裂。
而且,身為一位皇帝,一定要得民心和軍心。如果朱由檢強勢抄傢,可能會失去民心和軍心,沒有人願意幫助明朝皇室。於是,明思宗朱由檢隻能請朝中大臣捐款,而不是選擇抄傢。但朱由檢的溫和卻沒有挽救明朝下滑的趨勢。當然,一個王朝的滅亡一定不是偶然,而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明朝時期,這位請朝中大臣捐款,為何沒選擇抄傢的皇帝就是明思宗朱由檢。瞭解過這段歷史,小編認識到時機和環境的重要性。我們做人做事的時候,一定要註意是不是合適的時機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