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吐蕃第一名臣祿東贊有哪些事跡?後世是怎麼評價他的?

吐蕃第一名臣祿東贊有哪些事跡?後世是怎麼評價他的?

時間:2019-08-01 08:44:58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吐蕃第一名臣祿東贊有哪些事跡?後世是怎麼評價他的?今天給大傢帶來瞭相關內容,和大傢一起分享。

噶爾·東贊域松(?-667年),出身噶爾氏傢族,藏文史料中被簡稱為“噶爾·東贊”,亦被稱為“大論東贊”、“倫佈噶”(意為大臣噶爾氏)。

在漢文史籍中,他以“祿東贊”、“論東贊”、“大論東贊”的名字出現,皆自藏語“貴族東贊”的音譯。

其中,又以祿東贊一名,為漢族人民所熟知。

祿東贊是吐蕃王朝早期最著名政治傢、軍事傢和外交傢,曾擔任過大貢論之職。根據史籍記載,祿東贊為人“明毅嚴重”,當政期間在政治、經濟制度方面多有建樹。

祿東贊出生年月不詳,是堆隆讓巴人。根據敦煌出土藏文文獻《小邦邦伯傢臣及贊普世系》(P.T.1286)的記載,噶爾氏傢族原為吐蕃十二小邦之一巖波查松國王之傢臣的後裔,領地位於今日墨竹工卡縣止貢一帶。

蘇毗被吐蕃征服後,噶爾氏成為吐蕃的重臣。吐蕃大貢論“噶爾·赤紮孜門”、“噶爾·芒香松囊”皆出自噶爾氏一族。

止貢、瓊結、拉薩位置關系

650年左右,松贊幹佈去世,其孫芒松芒贊年幼,由祿東贊輔政。

祿東贊掌權期間,致力於安定吐蕃內部,進行一系列制度改革。同時也繼承瞭松贊幹佈的對外擴張政策。

652年,祿東贊發兵征服“洛沃”(今阿裡地區)和“藏爾夏”(今後藏地區)。

653年進行稅制改革,制定牛腿稅制度,遣“達傑·莽佈支”征收田稅。次年於蒙佈賽拉宗主持集會,點視戶口,建立戶籍制度。

655年,又制定瞭吐蕃歷史上的第一部法律。此後,祿東贊多次巡視吐蕃各地。

659年,祿東贊前往吐谷渾。同年,吐蕃將領“達延莽佈支”在烏海(冬給錯納湖)被唐朝將領蘇定方大敗,達延陣亡。

吐蕃贊普芒松芒贊借機以年老為由,罷免瞭祿東贊的大貢論之職,以“倭美岱類贊”代之。

但很快,這次權利調整便引發動蕩。

661年,倭美岱類贊被以謀反的罪名誅殺,祿東贊再次被任命為大貢論。

祿東贊執政期間,吐蕃曾試圖奪取唐朝轄下的西域。

662年,唐朝西域都護府轄下的疏勒、龜茲以及西突厥的弓月等部反唐投蕃。唐朝派遣蘇海政、昔興亡可汗阿史那彌射、繼往絕可汗阿史那步真前往討伐。

但昔興亡與繼往絕有矛盾,昔興亡在內訌中被殺,其餘部投奔吐蕃。唐軍與蕃軍在西域遭遇,蘇海政以行賄的方式讓吐蕃退兵。

665年,弓月等部引蕃軍進攻於闐(吐蕃人稱之為“李域”)。唐朝派西州都督崔知辯往救。崔知辯以圍魏救趙的方式襲擊吐蕃,迫使蕃軍退回境內。

666年,祿東贊自吐谷渾回邏些城,途經悉立山谷,頸部得瞭癰疽之癥。

次年,老死於日佈。

後世對祿東贊的評價。

敦煌出土的藏文文獻《贊普傳記》稱贊道:“在上者深沉要數赤松贊贊普(指松贊幹佈),在下者賢明要數東贊域松。

祿東贊與吞彌·桑佈紮、支·塞汝貢敦、娘·墀桑揚敦四人,被合成為“四賢臣”。

祿東贊是松贊幹佈時期最重要的大臣,其地位遠高於創立藏文的吞彌·桑佈紮。在吐蕃早期所有政策制定和執行中,都能看到祿東贊的身影。

等松贊幹佈去世後,主少國疑,祿東贊成瞭吐蕃王朝的實際控制人。

他完美的執行瞭松贊幹佈的既定大政方針,帶領吐蕃王朝再次走下高原,滅亡瞭吐谷渾王國,獲得瞭帝國擴張的第一塊拼版。

除此之外,他還根據情況的變化,制定相應的國傢政策,例如牧業稅法(牛退稅)。

但由於祿東贊和他兩個兒子贊悉若、論欽陵連續擔任吐蕃大相,噶爾傢族一門弄權長達50年(吐蕃王朝一共隻有200餘年)。

因其傢族的陰影實在太過巨大,699年(武周朝聖歷二年)吐蕃王室扳倒噶爾傢族後,長達六年間不再任命大相(699至704年),出現瞭一段尷尬的“大論空窗期”。

為避免噶爾傢族弄權再度發生,吐蕃王室特意引外戚傢族入朝。

自此,帶有“尚”尊稱的官員,登上吐蕃政壇與“論”交相輝映。

同時,王室還變更瞭吐蕃的官僚體系,改“獨相制”為“群相制”,用以分權制衡。

以父子三人之力,改變一個王朝的官僚體系,噶爾傢族在吐蕃歷史上也算絕無僅有瞭。

另外,王室以血洗噶爾莊園的方式重奪國傢控制權,論欽陵弟弟及其子率部降唐。

因為以上種種情況,後世的藏文教法史料,有意抹去瞭祿東贊對吐蕃王朝的貢獻。

關於祿東贊一生的經歷,民間傳說多有不實之處,例如所謂“三錦囊求婚長安”、“六難婚使”“考驗公主”、“與文成公主有私情”,以及“晚年被贊普挖去雙眼”等等。

但無論怎樣,噶爾傢族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力是難以忽視的。

作為吐蕃歷史上松贊幹佈和赤松德贊兩個巔峰期的連接段,祿東贊父子完成瞭帝國的轉型,通過控制青海的吐谷渾,為帝國擴張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