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被廢後,李治為何還是擔心自己被架空?
李賢被廢後,李治為何還是擔心自己被架空?小編給大傢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歷史上武則天一朝就換瞭足足七十幾個宰相,又被酷吏弄死瞭多少個,一國宰輔脆的跟紙一樣,相比高宗時代戰無不勝對外戰爭輸的一塌糊塗,所有精力都用在政治鬥爭上瞭。武則天所謂任用酷吏隻是為瞭強行清洗反對者而已,這個絕對沒得洗。武則天就算死在李治之前,身後也難逃保守派“後宮幹政”、“牝雞司晨”、“心狠手辣”等等的抨擊,後世對她的評價未必就比呂後高。已經給瞭她最好的結局,大權也攬瞭,皇帝也當瞭,功績也有瞭,後世再怎麼貶低她,都改變不瞭這些事實瞭。

武則天就算死在李治之前,身後也難逃保守派“後宮幹政”、“牝雞司晨”、“心狠手辣”等抨擊,後世對她的評價未必就比呂後高。酷吏殺的都是無德之輩,留下的都是棟梁就有意思瞭吧。帝王傢為爭權奪位弒父殺兄殺弟太正常瞭,看看武則天的子女有幾個沒被他整過的為什麼李治擔心被武則天要求廢除,李賢如果被赦免有可能和武則天合謀架空自己,而不是擔心武則天喜歡的李顯當太子後會和武則天一起架空自己?邏輯不通啊!怎麼想都是太子和有權勢的皇後倆人鬥,自己才能掌握權利的天平啊!

年老多病的皇帝,面對權勢日盛的皇後和與皇後完全捆綁的太子,還覺得權利能穩穩被自己握著,完全不擔心,這個才比較奇怪吧?“李治擔心被武則天要求廢除的李賢如果被赦免有可能和武則天合謀架空自己”呀,李治當時身體不行瞭吧,對於所謂權力更看重自己的健康。再說武則天就是被李治一手提拔起來的,信任的很,與其說架空皇帝倒不如說皇帝主動放權,二聖呀。她跟武傢人又鬧翻瞭,她再折騰還不是把皇位留給自己兒子,還不是李姓江山?根據墓葬發現,李賢是因為承受不住心理落差,抑鬱癥自殺。

太子饑荒時海天盛筵是想示無志以保安全,後來有人殺明崇儼再步謠言是想讓其無退路而不得不死。武則天跟李賢關系不好,武則天管的太多,李賢被自己的“賢名”忽悠的找不到北瞭,真覺得自己很有本事,結果淘氣的孩子都不想做,非要跟武則天決裂,最後兩人有一次矛盾徹底激化,放出話來,說一旦繼位就要殺武則天,好像這話還是背後說的,然後被武則天知道瞭,於是為瞭自保,就給李賢咔嚓瞭,然後武則天就必須一條道走到黑瞭,不然誰上臺第一個辦的就是她,而且還有一點就是,武則天雖然在朝中頗有威勢,但是其實大臣們大多不買她的賬,所以一旦失勢,下場必然悲慘無。

她的心態是一步步改變的,對李顯她還抱有希望,輪到李旦的時候她已經隻相信權力瞭。自己做皇帝讓李旦做繼承人,對自己更安全,在她來說對李旦也更安全。其實從她稱帝開始,武傢李傢就必定有一個要被滅族瞭,這就是烈性子的代價,不過相對於權力,她沒那麼在乎。可能是防患於未然?畢竟李旦的正妃劉氏是先當瞭孺人才被立為正妃的,感覺很有可能是武則天並不想讓劉竇這種有李傢背景的當正妃,哪怕當時李旦根本沒有即位可能。看到趙氏被困死一節簡直寒心。

武則天最終決定搞掉這個兒子自己來,是各種細節、事項匯聚的結果,她不可能不在李顯對前妻的獻出祭祀中洞察這個兒子一日翻臉的可能性啊。感覺個人臆測過度瞭,僅從“十二月去昭陵的路上”出生就推斷武則天厭惡李賢?也可能是韓國夫人生的,史書篡改瞭出生地點,當然也隻是我的猜測。說瞭如果李賢是韓國夫人生的,那李賢就不是嫡子而變成庶子,就算庶子李賢當上太子也可以因為庶子身份廢掉,武則天不用大費周章的搞事!

我認為這個女孩除瞭投胎有錯之外,又做錯瞭什麼?所謂困死,好一些的揣測是餓死的,差一點的猜測可能是被折磨虐殺的。而自己的結發丈夫能夠為瞭上位,完全不予追問,甚至在登基之後也隻是一筆帶過,這可能不僅是李顯的人品問題,還是情商問題。我想他在這件事上表現的冷漠,也有可能在很多其它事情上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