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相李斯為什麼敗給趙高?李斯最大的過錯是什麼?
千古名相李斯為什麼敗給趙高?李斯最大的過錯是什麼?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李斯是秦朝丞相,也是一名文學傢和書法傢。李斯在當時推行瞭很多政策都對後世產生瞭深遠的影響,例如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他的基本主張奠定瞭此後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格局。李斯本有機會名留青史,但他卻選擇和趙高聯手篡改秦始皇的遺詔,扶持秦二世繼位。關鍵是李斯此後還被趙高所猜忌,導致李斯父子被斬於咸陽。為什麼作為千古名相的李斯,會栽在趙高的手上呢?

李斯是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兩朝丞相,在大秦王朝的盛衰變遷中扮演瞭重要角色。
因此,司馬遷在《史記》中為李斯單獨列傳,並對其一生作出瞭一分為二的公正評價。
司馬公認為,李斯的功勞是輔佐秦始皇完成瞭統一大業。
司馬公同時指出,李斯的過錯是天下一統之後雖身居高位卻不致力於政治清明,不幫皇帝彌補過失,而是阿諛奉承,隨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甚至為瞭保護自己而夥同趙高矯詔廢立。
等到全國各地群起反叛,李斯這才想直言勸諫,不但為時已晚,而且招來瞭殺身之禍,反受五刑而死,這不是太愚蠢瞭嗎?
人們都以為李斯忠心耿耿,但我太史公卻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
李斯本是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人,生於公元前284年,年輕時曾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
學業完成後,他看到秦國在各諸侯國中發展勢頭最盛,便西去秦國謀職。

那時是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前後,他投靠到時任丞相呂不韋的門下做瞭舍人。
呂不韋很賞識他,便將其介紹到朝廷做瞭一名郎官,開始有機會接觸君王。
秦王嬴政也很器重他,不久就任命他為長史,後來又任命他任客卿。
在秦國一次驅逐客卿的動議中,李斯向秦王嬴政呈交瞭著名的《諫逐客書》。
此文立意高深,緊緊圍繞統一天下的宏偉目標,正反論證,利害並陳,說明用客卿強國的重要性。
秦王嬴政閱後收回逐客成命,不但恢復瞭李斯原職,還提拔他做瞭廷尉。
之後的二十多年,秦王嬴政東征西討,終於平定瞭六國,統一瞭天下。

秦王嬴政認為自己比三皇五帝都厲害,諸侯王就更不在話下瞭。
所以,他就給自己定瞭一個尊稱叫“皇帝”,而且是第一任皇帝,即“始皇帝”。
秦始皇任命李斯為丞相。
李斯又獻言發起瞭焚書運動,並拆平瞭各國郡縣城墻,銷毀瞭各地武器,以防止發生思想、政治和軍事上的動亂。
李斯還力主實行郡縣制,使秦國沒有一寸土地被分封出去,也沒有皇帝的兒子、兄弟為王,更沒有軍將大臣被封為諸侯,以消除發生內戰的隱患。
這期間,李斯的功多於過,也大於過。
客觀規律是不可違背的,凡事都有其正反兩個方面的作用和後果。
一心想長生不老的秦始皇,反倒是壽夭短命,隻有49歲就走到瞭生命的盡頭。
焚書、拆城、酷法、嚴刑,都沒有阻斷人們的反抗和復國運動。

單純的郡縣制,使朝廷上下內外沒有瞭掣肘牽制力量,也使秦始皇失去瞭最可靠的保護。
所以淳於越博士曾斷言:“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果然,在秦始皇駕崩之後,就出現瞭趙高、胡亥、李斯合謀矯詔的“沙丘政變”。
對於大秦帝國來說,李斯最大的過錯就是容忍並參與瞭矯詔政變。
等到秦二世胡亥荒廢朝政窮奢極欲之時,等到趙高專權擅政一手遮天之時,他再想做什麼都已經來不及瞭。
即便如此,趙高也還是沒有放過他和他的傢族。公元前208年,秦二世繼位不到兩年,李斯76歲仍不得善終,被趙高設計判瞭“五刑”,滅三族。
何謂五刑?即刵(èr割耳朵)、劓(yì割鼻子)、剕(fèi砍雙腳)、宮(砍性器官)、大辟(砍頭)5種刑法並用。
可憐一代政治傢、文學傢、書法傢竟因自己的一系列過錯而落得如此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