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武訓:清朝第一乞丐,乞討38年買下300畝田地

武訓:清朝第一乞丐,乞討38年買下300畝田地

時間:2019-08-01 20:16:1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武訓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這些年,社會上出現瞭一個畸形現象,就是乞丐成為瞭一個職業。在大量的報道之下,這些職業乞丐得到瞭披露,但是由於其高收入低成本的職業性質,現在仍然有很多人以專業乞討為生。其實在我國歷史上,就有一個乞丐,他討飯38年,置辦下300畝田地,還被記載進瞭正史之中,堪稱是古往今來第一乞丐,他的名字叫做武訓。

在我國古代,百姓大都以種田為生,由於農業技術不發達,基本是靠天吃飯,一旦發生天災人禍,莊稼可能就顆粒無收,無法生活下去,走上乞討的道路。所以在我國歷史上,乞討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行為。在各種各樣的報道和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見過古代難民成群結隊逃離傢鄉,行乞過活。而武訓,卻不是因為自己生活困難才走上行乞之路的。

武訓出生在一個貧民傢庭,出生的時候並沒有正式的名字,“武訓”這個名字還是他出名以後,滿清朝廷賜給他的。在他小的時候,傢裡雖然貧窮,但是勉強還有一口飯吃,等到他7歲的時候,父親就病死瞭,他小小年紀,隻能去乞討,這個階段,他是出於生活艱難才從事乞丐這個職業的,倒是無可厚非。

乞討瞭好幾年,14歲的他已是一個半大小夥子瞭,為瞭改善生活條件,他便去地主傢裡做小工。因為他年紀小,又沒有傢人可以依靠,在外打工期間吃盡瞭苦頭。最後一次打工,他一做就做瞭三年,他去找老板結算工資,那地主卻耍賴不認賬,拿出賬本說工錢早被他支完瞭。

要說那地主也是昧瞭良心,武訓辛辛苦苦幹瞭三年,才賺他幾個錢!這不就是現代那些黑心老板的做派嗎?武訓起早貪黑幹瞭三年沒得到一分錢,怎麼能甘心離去,當下爭辯起來。那地主心是真黑,叫人把他打得半死,愣是半文錢都沒有給他。

武訓傷痕累累回到傢,不吃不喝,在破床上整整躺瞭三天。在這三天中,他想著自己給地主打工者這幾年受的苦,又想想小時候行乞的經歷,兩相對比,做乞丐比做工輕松,掙得還多。想過來想過去,他給自己設計瞭一個偉大的職業規劃,他要做一個職業乞丐!

這一次,他的乞丐經歷不再是單純的生活艱難,更不是腿腳傷殘,而是蒙昧瞭自己的良心,去做社會的蠹蟲。他以健全的身軀,以欺騙和牟利為手段,騙取人們的同情,不勞而獲,得到金錢、物質上的利益,在道德層面,是應當受到譴責的。

做下行乞為生這個偉大決定的時候,他21歲,正是年輕力盛的時候,靠著自己一膀子力氣,隨便找點什麼活兒幹不好,偏偏走上瞭這條為人所不齒的道路。靠著自己以前豐富的行乞經驗,他穿上又臟又破的衣服,臉塗得烏漆墨黑,蓬頭亂發地上路瞭。

他穿州過省,開始瞭全國各地行乞的宏圖大志,遠途跋涉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因為那裡遠離他的傢鄉,善良的老百姓都不清楚他的身份,把他當做落魄的難民,大都會搭濟他。每當他得到質量好點的衣物,他便拿去變賣,把錢攢下來。

經過多年的“辛勤勞動”,他終於積攢下一筆財富。他沒傢沒房,這些錢又不能時時刻刻放在身上,被人發現他是一個“土豪”,那自己職業乞丐的身份很容易就暴露瞭。他聽說本縣的舉人楊樹坊非常正直,便前去央求,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讓楊舉人答應下來幫他的忙。

隨著自己乞討的錢逐漸增多,武訓繼續行乞的同時,開始放高利貸、買田地收租等等,手裡的錢越來越多。他行乞38年,最輝煌的的時候,手中握有300多畝的田地。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武訓之所以選擇乞丐這個職業,真是掙錢又多又快啊。這也是現在的職業乞丐們甘願受盡白眼,也要做這門營生的原因吧。

但是武訓這個常年行騙的乞丐,卻被清朝記入瞭史冊,並且受到後人的贊美,把他和孔子相提並論,稱為“武聖人“,隻因為他發傢致富之後辦瞭三所學校,讓那些傢境不好的學生們能夠免費上學。至今在當地,還有武訓祠堂,飽受推崇,當做偉大的教育傢。

一個行乞騙人的職業乞丐,竟然被後人頌揚,當成一件美事津津樂道,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難道因為他辦瞭一點點的好事,就能淡化他行騙乞討38年的罪惡一生?這是什麼道理?壞人做一件好事就能抹殺自己的罪行嗎?乞討38年,購買300多畝良田,隻因開辦3所義校,就受到世人贊美,武訓稱得上“史上第一乞丐”這個名號!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