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中古古代的中原地區具體指哪裡?八大古都中原占據四個!

中古古代的中原地區具體指哪裡?八大古都中原占據四個!

時間:2019-08-02 08:31:0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中古古代的中原地區具體指哪裡?八大古都中原占據四個!今天小編就為大傢詳細解讀一下~

古代各國爭奪天下的時候,總會提到“中原”這兩個字,諸葛亮北伐時打的旗號就是“匡扶漢室,克復中原”,那中原究竟是指哪個地方呢?實際上中原一般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遊地區,也被認為是今天的河南省。實際上在早期中原地帶就是中國,因為中原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被認為是世界的中心位置。所以能夠占領中原,便可以得到天下,而古代八大古都中,中原就占據瞭四個。

“中原”是一個我國歷史上出現頻率很高的詞語,舉例來說,光是成語典故,就有問鼎中原、逐鹿中原等,此外,它也常見於許多的史籍資料、文學作品,如愛國詩人陸遊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傢祭無忘告乃翁。”那麼,古代所說的中原地區是指現在的哪裡呢?

首先,我們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所謂“中原”,指的自然就是處在天下之中的原野瞭。《詩經》成書於春秋時期,收錄的則是西周初年起的所有優秀作品,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同時,它也是“中原”一詞的最早出處,在《小雅》中就有“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詩句。

不過,這時的中原大多代指的還是原野之中的意思,並非是一個廣大的范圍。在先秦典籍《尚書·禹貢》中記載道,大禹治水時,將天下分為瞭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中,豫州地處天下的中心,所以又被稱作“中州”,後來,豫州有時也被稱作中原。

此後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同時具備三種用法,第一種是采用倒裝的句式,中原也即“原中”,指的是原野之中,如中國最早的國別體著作《國語》中,便記載瞭越王勾踐的一席話:“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讎,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

同樣是在《國語》中,還有著“恥大國之士於中原,又殺其君以重之”的句子,這裡用到的便是它的第二種意思,即除去秦、楚這樣地處偏遠的國傢後,位置比較居中的諸侯國們的統稱。第三種含義就是著名典故“問鼎中原”中所指的,周天子首都洛邑一帶瞭。

春秋戰國之後,中原代指原野的用法逐漸變少,更多的時候,它代表的是後兩種用法,諸葛亮在其名篇《出師表》中就曾經寫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此處的中原指的便是由魏國占領的東漢舊都洛陽一帶地區。

後來,南北朝詩人謝靈運寫下“中原昔喪亂,喪亂豈解已”的詩句,而唐代學者李善在《文選註》中為詩句裡的“中原”註解道:“中原,謂洛陽也。”此後直至隋唐時期,中原多是用來指以洛陽為中心的黃河中下遊地區,放在今天則大致是河南省的區域。

到瞭宋朝,疆域面積比起漢唐有所削減,而中原的概念則更大瞭。金國攻滅北宋後,南宋人民所說的“中原”就變成瞭原本北宋所占有的黃河流域大片地區,陸遊筆下王師所北定的中原,指的便是包括古都洛陽、東京汴梁等多地的故土。

民國時期,中華書局出版瞭《辭海》,其中對中原解釋道:“古稱河南及其附近之地為中原,至東晉南宋亦有統指黃河下遊為中原者。”由此可見,古代所說的中原大體有廣義和狹義,不過兩種含義都大體指的是河南及其周邊地區。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