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與英國人打仗是鴉片戰爭嗎?早在明朝就交鋒過瞭!
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與英國人打仗是鴉片戰爭嗎?早在明朝就交鋒過瞭!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回憶起我國歷史上的鴉片戰爭,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一個偌大的東方大國愣是被西方的一個小國撕下瞭看似強大的面孔,露出瞭一副脆弱又虛弱的軀體。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中國被西方列強愣是欺負瞭109年。不過鴉片戰爭卻不是中國第一次與英國交鋒,早在明朝的崇禎年間,1635年,當時的英國查理一世任命威德爾上尉率領著6艘艦船來到瞭中國,而這才是中英雙方的第一次交鋒。

瞭解西方近代歷史的都知道,1588年,英國海軍擊敗瞭當時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無敵艦隊,風頭一時無兩。於是英國海軍忙不迭地追隨當時海上貿易強國:荷蘭,葡萄牙,妄圖分一杯羹。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夫”,葡萄牙,是最早進行海上殖民的的國傢之一。
不過英國與荷蘭之間,那是不死不休的“死敵”。早在17世紀,英國為瞭打敗他的商業競爭對手荷蘭,保住英國開始建立的海上優勢和爭奪殖民地,於是三次挑起對荷蘭的戰爭,互有勝負,雙方實力均受到傷害。不過最終,英國國力直線上升而超越荷蘭,成為歐洲最強的霸權國傢。以至於在後來的18世紀。第四次英荷戰爭,英國徹底擊敗荷蘭,獲取瞭世界金融霸權。
1637年,那時的明朝,距離滅亡已經不到10年瞭。 內有李自成農民起義,外有關外後金國虎視眈眈,仿佛就像一艘在海上漂泊的破船,就等一個大浪將它打翻。

但正是這個時候,已經在明朝海域附近遊弋瞭整整兩年的大英帝國船隊終於沉不住氣瞭,開始向廣州方向駛去,這引起明軍的警覺,並在深圳海域發出警告,但傲慢的英軍一意孤行,明軍指揮官當機立斷,開火擊斃瞭幾名英國人。
英國船隊並沒有被嚇住,而是加快馬力,繞瞭很大一個圈,繼續朝著預定的方向行駛,明軍一方面尾隨跟蹤,另一方面向英軍行駛路線中的下一站預警。
8月8日,英國船隊抵達虎門,駐守在虎門炮臺的明軍鳴炮示警,還是沒有讓英國人撤離。這反而讓上次就被打死瞭幾個英國士兵、忍氣吞聲沒找明軍算賬的約翰.威德爾船長惱羞成怒,下令全力炮轟虎門,想展示大英帝國的武力。
當時虎門炮臺的守軍並不多,而且英國船隊上的火炮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威力巨大射程遠,虎門一度失守,英國人把炮臺上的35門火炮作為戰利品拆卸後搬到船上!
明朝地方官員震怒瞭,立馬派人去跟英國人交涉,命令他們立刻離開明朝領土。

先後經過兩次警告後,英國船隊不僅不予理睬,還變本加厲地在沿海居民傢搶劫瞭30餘頭豬!此舉徹底激怒瞭明朝官員,雖然當時的明朝已經沒辦法抽調正規軍瞭,但地方部隊還是要保住大明威嚴,廣州方面迅速組織瞭當地水師,開往虎門,準備一舉剿滅英國船隊。
大明地方水師與英軍在白沙島附近海域發生激烈的武裝沖突,並且扣押瞭在廣東的全部英國商人。
海戰中,英國被大明水師胖揍瞭一頓,明朝贏的幹凈利落,英軍乖乖舉白旗投降。

10月9日,被打回到談判桌上的英國人老實瞭,謙卑地與明朝談判,約翰.威德爾船長在保證永不再來中國的保證書上簽字。
11月22日,廣州的英國商人按照約定賠償明朝白銀2800兩,囚禁在廣州的英國商人這才被釋放回國。
11月30日,中英雙方又在澳門簽訂瞭一份正式的協定,英國人保證遵守中國法律。
1638年1月10日,威德爾率領船隊回國。

正是因為這次戰爭,嚇壞瞭英國人,從那之後直到1840年,英軍才再度來到中國,時隔200年。英國人卷土重來,還是在虎門這個地方,而這一次,英國人得逞瞭!
歷史總有一些詭異的地方:兩次戰爭,主角未變,結局卻大相徑庭。這不得不說世事難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