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康熙親自為皇後取謚號,雍正為何直接改掉?

康熙親自為皇後取謚號,雍正為何直接改掉?

時間:2019-08-02 16:18:4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雍正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瞭解清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皇室成員在逝世後,皇帝會給他們起一個謚號,這個謚號一般是對此人一生的評價和總結。比如說:謚號中有“恭”字,說明這人由生到死都是個守規矩的,從不越矩。

清朝歷代皇後的謚號大部分都是孝字開頭,比如傢喻戶曉的孝賢純皇後富察氏,以及孝儀純皇後魏佳氏等。中國有句俗語叫“百善孝為先”,將“孝”字作為她們的謚號,基本上挑不出毛病來。

然而我們在翻閱清朝皇後名單的時候發現,有一個皇後的謚號本來不是以“孝”字打頭的,這在清朝是獨一份,而且她的這個謚號還是康熙親自擬定的,也就是歷史上的“仁孝皇後”赫舍裡氏。這個謚號背後到底有何深意呢?

仁孝皇後還有個謚號,叫孝誠仁皇後,這個謚號是雍正給她改的,她一開始的謚號為“仁孝皇後”。康熙一輩子有四位皇後,但是能夠獲得“仁”字開頭謚號的皇後就隻有這位孝誠仁皇後赫舍裡氏。

也就是說康熙是故意這樣安排的,那這個“仁孝”到底有何特別之處呢?史料是這樣說的,康熙因為崇尚孔子所說的“仁義”,故此早就想好瞭,在自己死後,一定要把自己的謚號定為仁皇帝。

赫舍裡氏是他的原配妻子,理所當然她的謚號一定要匹配得上他,所以康熙才會給赫舍裡氏一個“仁孝皇後”的謚號。其他幾位皇後都沒享受到這種待遇,可見赫舍裡氏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絕對算得上是獨一無二的。

不光如此,《皇朝文獻通考》中還說,皇後香消玉殞後,遺體本該送到一個專門的停靈之所,但是康熙卻下令,讓人把她的遺體放在自己日常工作和睡覺的地方,也就是乾清宮。

而且按規矩,隻有等到康熙逝世後,赫舍裡氏才能緊隨其後下葬,但是康熙又打破瞭禮制,將赫舍裡氏先行下葬瞭。

《清聖祖實錄》中記載,赫舍裡氏死後的好多年裡,無論康熙工作多忙,他都沒有忘記發妻的忌日。就在康熙十四年祭拜完赫舍裡氏沒多久,康熙就決意把她和自己的兒子立為瞭太子。這樣深厚的感情,在帝王傢是多麼的難見啊?

雖然康熙想盡辦法的給瞭赫舍裡氏誰都沒有的尊榮,但是赫舍裡氏的“仁孝”謚號並沒有被保留到最後。雍正登基的那年六月,他就以赫舍裡氏謚號中的“仁”字沖撞瞭康熙帝謚號中的“仁”字為由,二話不說直接將其謚號給改成瞭如今的孝誠仁皇後。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