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古代時期,死刑犯為什麼要到秋後的午時三刻才斬首呢?

古代時期,死刑犯為什麼要到秋後的午時三刻才斬首呢?

時間:2019-08-02 17:25:0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古代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我們現在如果犯瞭重罪的話會被槍斃,在古代時期犯罪也會被處死,一般是處斬,古代都是在春天審問判刑你,秋天行刑,稱為秋後問斬,這個方式應該是開始於漢朝,西漢的時候是定在瞭九月到十二月,唐朝的時候定在瞭十月到十二月,後來也發生瞭一些變化,秋後問斬一直沿用到瞭清朝時期,那麼為什麼要定在秋後再行刑呢?

古代的人們信奉陰陽五行,所以第一個原因是順應天命,每一個季節都有屬於自己的特點,春天是生長,舒展的季節,夏是溫熱,光陰,長夏是生化,收納,秋天是沉降,收斂,冬天是滋潤,寒涼。所以說秋季是消亡的季節,所以說比較適合在秋季行刑,而古代的人們又非常的講究順應天意,所以說要處斬的罪犯要等到秋後斬首。

第二個原因是在秋季斬首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我國古的時候是一個發展農業的大國,主要就是以種植農作物為主,春季與夏季人們都在忙著耕地或者收獲,所以說春季與夏季也沒有時間與閑心去關註殺頭之事,而秋天是個農閑的季節,這個時間人們都比較清閑,這樣一來就有時間來觀看行刑瞭,那麼秋後為什麼要定在午時三刻呢?

古時候人們人們人是屬陽,鬼是屬陰,人死的時候如果有怨氣,死後就會化作厲鬼,而午時三刻的時候是正午的十二點到兩點之間,這個時間的太陽是最毒辣火熱的時候,在這個時間段行刑就算是化作瞭厲鬼,也會被正午的太陽殺死,還有一個說法就是秋後算賬,春季夏季都是農忙的季節,兩個人如果有過節的話就等到秋季田地裡的農活都幹完瞭的時候再來解決。以上就是古代時期的死刑犯要在秋後的午時三刻斬首的原因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