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統一一百五十餘年,為何結局落得人亡族滅?
晉朝統一一百五十餘年,為何結局落得人亡族滅?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晉朝作為大一統王朝,僅僅維持瞭152年,而且還分成瞭兩個階段:西晉和東晉。其中西晉維持瞭50年,東晉維持瞭102年。事實上,作為大一統王朝,晉朝是非常窩囊的,僅僅是司馬炎從建立到去世的24年中,晉朝是統一和強大的,並且司馬炎還創造瞭晉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太平盛世“太康盛世”,國力達到頂峰,自司馬炎去世後,晉朝就開始陷入內亂和混亂。司馬炎一死,就開始瞭賈南風之亂,緊接著就是持續15年之久的“八王之亂”,之後就是持續上百年的五胡亂華,公元316年匈奴人建立的前趙政權,劉聰派遣劉曜率兵攻入晉都長安,西晉滅亡,離司馬炎去世僅僅過去26年而已。而東晉不過是個偏安江東的小政權,東方的中原地區已經被胡人完全占領,先後建立瞭十六個胡人政權,而身在江東的東晉政權,也不過想著偏安一隅,毫無北進中原之志。

而且東晉的政權都掌握在大士族手中,“王與馬共天下”就是指東晉時期瑯琊王氏傢族的勢力與當時司馬氏皇室力量勢均力敵,甚至還超過瞭皇室力量,皇權被極度削弱,東晉也不過是茍延殘喘,滅亡隻是時期問題,公元420年劉裕篡位滅亡東晉。回顧歷史,晉朝滅亡的根本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得國不正。晉朝開創者要從司馬懿這個老狐貍開始算起,司馬懿利用低劣手段,大肆屠殺政敵,奪取權力,經司馬師、司馬昭,到第三代的司馬炎後,纂奪曹政權,歷史上奪取的事很多,但是像司馬氏這樣毫無下限,在秦漢之後基本沒有。
兩漢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儒傢成為治國理念和禮儀制度,司馬傢作為當時的大士族,熟讀儒傢經典,但是其奪取政權的手段,全靠欺騙和屠殺,儒傢五常:仁、義、禮、智、信,司馬傢一個不占。就連司馬懿的後世子孫晉明帝司馬紹在聽說瞭自已祖先是如何奪取曹魏政權的時候,都羞愧得把頭埋下說:如此得國,怎麼會長久呢?自已子孫都看不過去,說明司馬傢得國確實不正。

劉裕在纂位建立劉宋後,效仿司馬傢當年奪權一樣,將司馬氏整個皇族全部族滅。二是開歷史倒車,實行分封制。晉朝是中國歷史上極少的幾個實行分封制的大一統王朝,自秦統一天下後,郡縣制成為主流,漢承秦制,漢朝建立後,雖然在統一被迫分封諸侯,但在漢朝中央仍然是堅定的實行郡縣制,而且劉邦分封諸侯王的隱患直到漢武帝時期實行推恩令才徹底解除,前後共花瞭數百年時期才徹底解除分封制的隱患。晉朝倒好,立就開始實行分封制,而分封出去的諸侯王權力挺大,當晉朝中央處於弱勢時,西晉的諸侯王開始插手朝廷政事,直接導致八王之類,司馬傢自已分封的一幫親戚自相殘殺,把整個西晉的國勢都消耗完瞭。

八王之亂持續瞭15年,嚴重透支瞭晉朝的國力,緊接著,進入中原的少數民族開始崛起造反,將西晉打得千蒼百孔,直接導致滅亡,以及後來長達數百年的五胡亂華,導致北方中原地區的漢族被屠殺瞭數百萬,北方漢人處於滅亡前夕,這一切都要算在司馬傢頭上。三是士族崛起,擠占皇權。士族崛起,擠占皇權,這個是大勢所趨,無法避免的,但是司馬傢並未意識到這個問題,或者說矯枉過正,也許分封制算一個矯枉過正的案例,但是如果沒有前面兩個原因存在,晉朝絕對不會隻存在這麼短的時期。現在回過頭來看晉朝的司馬傢族是怎麼被滅族的?有一半的原因是因為司馬傢自相殘殺。
先是八王之亂,是司馬傢族的八個諸侯王自相殘殺,這一殺就殺瞭15年,把司馬傢族的子孫殺瞭一部分。接著是永嘉之亂,劉淵建立的漢趙政權強大起來後,開始攻打晉朝,公元311年,劉聰派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打晉朝,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殲滅十萬晉軍,殺死太尉王衍及司馬氏諸王公,並攻入京師洛陽,俘虜晉懷帝,同時殺死司馬王、公、大臣及士、民三萬多人。劉淵為什麼要痛下殺手,大肆屠殺西晉王公,劉淵雖是匈奴人,但他建立的政權是漢,當時的匈奴人大多受漢朝影響,不屑於司馬傢纂位的手段,以漢為國號,屠盡司馬氏。
最後就是東晉晚期的劉裕瞭,劉裕代晉後,對司馬傢族則是趕盡殺絕,這麼做的目的無非就是斬草除根,還不是和司馬傢學的。就這麼三次殺下來,司馬傢族基本族滅瞭。真是天道輪回啊,當年劉氏江山落入司馬傢,幾百年後司馬傢後代子孫盡折於劉氏(劉淵、劉裕)之手,真是應瞭那句古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