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鯀是什麼下場?他是怎麼死的

鯀是什麼下場?他是怎麼死的

時間:2019-08-04 08:08:53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大傢好,這裡是小編,今天給大傢說說大禹父親的死的故事,歡迎關註哦。

關於大禹父親鯀的死,《史記》中有記載:舜登用,攝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以死。

殛字有好幾重意思,網上百科給出瞭三個意思。1,殺死。2,流放。3,懲罰。

而且網上的意思,2和3都引用瞭“殛鯀於羽山”這個句子來表達。可見殛在這裡指的是懲罰,或者流放。

但是,古書《說文解字》“殛“字作“殺”解,後面列舉的例句也是“殛鯀於羽山”,這就模棱兩可瞭。

再來看司馬遷的記錄,“乃殛鯀於羽山以死”應該是“於是把鯀流放到羽山直到死”這個意思,可見司馬遷認同的是流放。

但是後面,司馬遷說大禹治水時,“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傢門不敢入。”

這句話淺顯的意思是,大禹因為父親治水不成被殺,所以才過傢門不敢入。但我想這也是誤導好多人的一句話。

我們查一下“誅”這個字,意思不是簡單的殺死,也有責罰的意思。可見,司馬遷這裡的誅,是責罰的意思。

所以,我們可以肯定,鯀是被舜流放到羽山而死的,並不是下令直接殺死的。

其實除瞭在這裡咬文嚼字,我們從其他層面也能看出來。

還是《史記·五帝本紀》:讙兜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辟。四嶽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嶽彊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由此可見,鯀不是唯一一個被治罪的,同一時期治罪的,都是被流放。還有三苗,三苗是因為作亂而被流放的,而鯀,隻是治水不力。三苗都沒有被殺,那鯀其罪也不該被殺死。

還有,舜為人是比較仁慈的,當初他的老爸和弟弟,想著法兒的想弄死他,他都躲過去瞭。當他當瞭王以後,不但沒有責怪他們,反而又是封地又是封侯。你讓他殘暴地去殺一個治水不成的鯀,怕是更下不去手。

所以,鯀沒被下令處死,而是被流放瞭,老死在羽山。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