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娣皇後身為唐肅宗的寵愛 為何李輔國殺她時不去救呢
還不知道:唐肅宗為何不救皇後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被殺的是張皇後,她在李亨還是太子時被選為良娣,因此又被稱為張良娣(以下我們就一直稱呼她“張良娣”)。

(張良娣劇照)
張良娣出身於世宦大傢,容貌艷麗,身材豐腴,且極為伶俐善言,因此得唐肅宗李亨專寵。然而太監李輔國殺她時,李亨為何不阻止呢?
一、患難夫妻。
張良娣嫁給李亨,是唐玄宗的主意。
在張良娣之前,李亨已經離過兩次婚瞭,一次是太子妃韋氏,一次是杜良娣。倒不是李亨和她們感情不好,而是她們的傢人被誣告說有謀反之嫌,李亨為瞭不受牽連,於是和她們斷絕瞭夫妻關系。
李亨這樣做,也有苦衷。因為奸臣李林甫深得唐玄宗寵信,正是他的誣告,讓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被唐玄宗賜死。
李亨白撿瞭個太子之位,卻並不高興。畢竟李林甫初意並非是支持他做太子,所以他活得戰戰兢兢,擔心隨時會步入李瑛的後塵。
張良娣是個聰明人,她為瞭保護李亨和自己,一方面不讓李亨和大臣有往來,另一方面事事親為,不留侍女仆人在身邊,以免被李林甫抓住把柄。因此,就連做飯煮茶這樣事,都是她自己來做。

(李亨劇照)
二、染指朝政想做武則天。
好不容易熬到李林甫病逝,張良娣和李亨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卻又趕上瞭安史之亂。
在逃亡的路程中,有孕在身的張良娣,一刻不離李亨左右,時刻保護著他。
當時一些吏民紛紛請求李亨收復長安,李亨卻一直猶豫不決。還是張良娣勸諫,才讓李亨下定決心,與唐玄宗就此別過,轉道靈武,並登基稱帝,遙奉玄宗為太上皇。
李亨收復長安後,立刻把跟著他吃瞭不少苦的張良娣封為皇後,不久,張良娣先後給李亨生下二子李召和李侗。
李亨做皇帝後,有三寵:一是大將郭子儀,二是太監李輔國,三是與他共患難的張良娣。
由於李亨體弱多病,郭子儀又常年在外,所以朝中事務,多交給張良娣和李輔國打理。
張良娣是個權力欲很強的女人。自從染指朝政後,便有心想做第二個武則天。她勾結李輔國,不光在朝中重要的職位上安插心腹,還為瞭得到更多的權力,對大臣們旁敲側擊,想讓他們聯名上疏,請求李亨給她加尊號。
李亨本是個沒有主見的人。經不起張良娣纏磨,本想依從她。卻有忠臣諫言說唐朝以來,除瞭韋皇後曾加過尊號,再無二人。李亨驚得冷汗直流,害怕自己會成為第二個唐中宗。恰逢此時又出現瞭月食,於是李亨便以天神警示為由,沒有答應張良娣。

(李輔國劇照)
三、盟友反目。
既然得不到更多的權力,張良娣便打起瞭太子之位的主意。
當時太子李俶不光是長子,還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有大功。再加上他賢明,因此深得李亨器重。
張良娣沒少給李亨吹枕頭風,希望他能廢黜李俶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讓她萬萬沒想到,她兩個兒子都沒活幾年,便夭折瞭。
張良娣並沒因此消停,她變本加厲地誣陷李俶。然而此時,李俶由於常年領兵在外,又有郭子儀等老將擁護,因此絕不是她三言兩語就能被廢黜的。
張良娣眼見李亨的身體每況愈下,已經臥床不起。她擔心李俶繼位後,她必會招到打擊報復,所以她便想立李亨第二子李系為太子。
為瞭能早日讓李系成為太子,她矯詔讓李俶進宮。同時又讓平日依附於她的一眾人埋伏在大殿內,準備等李俶入殿後,將他誅殺。
然而,一向和張良娣內外勾結的李輔國,有瞭自己的小算盤。老奸巨滑的李輔國認為,如果能救下李俶,他必在李俶繼位後,保平安富貴。所以他增兵在凌霄門攔截李俶,並把他保護起來。隨後,李輔國率領近衛軍沖進大殿,將埋伏的一眾人等誅殺殆盡。
四、最後的挽歌。
張良娣見李輔國反水,深知大勢已去,為瞭逃命。她在驚慌失措中,逃到李亨病榻前,希望能得到李亨的保護。
然而,李輔國提著刀徑直闖瞭進來,絲毫不顧病榻上已氣若遊絲的李亨,直拽著張良娣的頭發拖瞭出去。
李亨眼睜睜看著這一幕,早已嚇得膽裂魂飛。
不一會兒,又聽到門外響起一聲女人的慘叫,頓時昏死瞭過去。
是夜,在位僅6年的李亨便一命嗚呼,卒年52歲。
(參考史料:《新唐書》《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