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曹操為什麼要殺死孔融一傢?
嗨又和大傢見面瞭,今天小編帶來瞭一篇關於曹操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三國時期的曹操是一代梟雄,在歷史上曹操都是非常厲害的。可是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曹操被描述成瞭“漢賊”。不過對於曹操是不是漢賊,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瞭,歷史上的人對曹操評價不一。不過曹操的能力毋庸置疑。
曹操的一生都是雄才大略的,隻不過最終的曹操沒有看到天下統一,同時最終的三國贏傢也不是曹氏宗親,反倒是瞭司馬傢。從曹操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人性的一面,歷史上的曹操是個生性多疑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殺死瞭很多人。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瞭一位聖人,他就是孔子。時至今日中華大地仍然可以見到孔廟,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對後世的影響力。在三國時期,同樣出現瞭這樣一位人,他就是孔融。小時候的我們都學習過孔融讓犁,這個孔融就是他。
孔融是孔子的後代,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孔傢的影響力依然存在。孔融是東漢末年的名士,其次就是建安七子之一,這樣的成就已經是很厲害瞭。其次孔融在做官時期,對北海做出瞭很重要的貢獻,因此受到當地人們的敬佩。
東漢末年的時候,沒有科舉制,這時候的讀書人想要入朝為官,隻能夠通過舉孝廉,其餘的方法則不行。小時候的孔融就知道讓犁,因此他的名聲早就已經是盡人皆知瞭。到瞭二十歲的時候,孔融被舉孝廉,由此走入仕途。
古代沒有科舉制的時候,選拔官員是非常看中人品的,小時候的孔融就人品過關,長大瞭自然會得到舉孝廉。孔融走入瞭仕途,當時的人們都認為他會成為一個非常厲害的人物,甚至是一統三國的重要謀士。這樣想就錯瞭。
孔融的結局是非常不好的。曹操一生都在征戰,直到去世前也是如此,可是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看到三國統一。曹操的能力毋庸置疑,經過戰場的洗禮,曹操成為瞭一個鐵血軍人,這時候的曹操久經沙場,無論是什麼情況,都是經歷過的。

孔融隻是一個讀書人,絕對不可能與曹操這樣的人走到一起。於是兩人的矛盾就出現瞭。孔融在55歲的時候被曹操處以滿門抄斬。當時的曹操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是這時候的曹魏大臣都是反對的。不過這些大臣隻是說說而已,沒有人敢違背曹操的意思。

面對曹操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孔融不幹瞭,這時候的孔融想要警醒一下曹操。不過曹操的性格那裡是孔融能夠扭轉的?後來孔融寫瞭很多詩,比如說《臨終詩》,開頭兩句就是,“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這句詩的意思是說話說得多瞭,一定會使事情失敗;器皿漏水是苦於它不嚴密,有漏洞。
這樣說就是孔融給自己的警示,不過孔融對自己的命運已經是很清楚瞭。《臨終詩》的開頭兩句讓曹操很是不滿,畢竟這是在說曹操可能會將孔融殺死。結果事實真的如此,隻不過曹操找瞭一個合適的理由。可是孔融不懂得規矩,一直挑釁曹操。
最終的孔融被曹操滿門抄斬,舉幾個例子來看,孔融是一直挑細曹操的。當時的曹操頒佈禁酒令,可是孔融不僅沒有聽從,反倒是不斷飲酒;曹操遠征烏桓,孔融又發表文章,諷刺曹操不仁不義,欺負弱小;後來曹操還搶瞭人傢的兒媳婦,結果給瞭自己的兒子曹丕,此人就是甄氏。
惹怒瞭曹操的孔融被列舉瞭五條罪名,分別是“招合徒眾”“欲規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跌蕩放言”,結果孔融被滿門抄斬。現如今看來,曹操肯定是厭煩瞭孔融這個“煩人精”,無論是曹操做什麼事,孔融都是唱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