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高僧寫詩拍朱元璋馬屁,最後卻被處死

高僧寫詩拍朱元璋馬屁,最後卻被處死

時間:2019-08-06 14:59:06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朱元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來復原本是個讀書人,才華橫溢,學富五車,為躲避元末戰亂,才出傢做瞭和尚。因才華過人,善於作詩,加之來復出傢後,留下長長的髯須(來復髯甚長,後為僧而髯如故),容易引人註目,所以在民間頗有名氣。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仰慕高僧來復的盛名,征召他入朝為官。來復無須還俗,可以以僧人的身份做官。這似乎與佛教的宗旨相違背,但在朱元璋的強權下,和尚做官成瞭司空見慣的事情,大明朝廷有不少和尚官員。

來復起初欣然前往,本以為憑自己的才華,能得到朱元璋的重用,但萬萬沒想到,朱元璋隻讓他擔任七品給事中。來復自視頗高,認為七品官無法匹配其才華,於是想辭官而去。

然而,在朱元璋時期,辭官是件危險系數極高的事情,容易被朱元璋誤解為拒絕與朝廷合作,來復隻好賦詩一首,表達自己的心願:掛冠贏得賦閑居,聽雨羅浮老故廬。夜滴梧桐燈盡後,曉臨荷芰酒醒初。

如來復所願,這首詩很快便傳到朱元璋耳中。朱元璋知道,來復這是想告訴他,與其不受重用,不如辭官繼續當和尚。朱元璋心懷不滿,但表面上還是裝作很大氣的樣子,召見來復,問:“你想做和尚,朕不攔你,能否給朕說說,你都做瞭和尚,為何還留著那把長胡子?”

來復以詩句相答:“削發除煩惱,留須表丈夫。”意思是說,剃發是為消除煩惱,但留下胡須,是為表面我是個男子漢。

朱元璋見來復的回答很誠懇,挑不出任何毛病,一時不好如何發作,隻得遵守承諾讓來復辭官。不過,朱元璋還是對來復暗中銜恨。

因出身貧寒,朱元璋的內心非常敏感,總擔心讀書人瞧不起他。因此,他把任何讀書人的拒絕做官,都當作不認可大明朝廷,其歸根結底就是不認可他。所以,他認為自己必須通過暴力立威,殺一儆百,讓天下讀書人害怕自己,不敢違拗自己的旨意。否則,如果天下讀書人都因此不做官,大明朝廷勢必難以運轉。

來復居然公然向朱元璋辭官,敏感的朱元璋認為,必須讓來復得到應有的懲罰,否則朝中官員必將紛紛效仿來復。於是,來復辭官後,朱元璋再次征召來復入宮,在宮中設宴款待來復。

顯然,這是一場鴻門宴。

來復吃瞭朱元璋賞賜的飯食後,作詩謝恩,寫瞭一首這樣的詩:金盤蘇合來殊域,玉盞醍醐出上方,稠疊濫承天上賜,自慚無德誦陶唐。

乍一看,這是一首馬屁詩。仔細一看,這確實是在拍朱元璋的馬屁。所謂“自慚無德誦陶唐”,意思是說,慚愧自己是個無德之人,不配稱頌唐堯般偉大的君主,把朱元璋比作唐堯。

然而,朱元璋看到這三字後,卻勃然大怒:“何物奸僧,敢大膽如此?你簡直找死!”那麼,朱元璋為何大怒?這三字究竟是什麼?

第一個字是殊,第二三個字是陶唐。第一個字,朱元璋把它拆開來看,分為“歹”和“朱”,朱元璋認為來復暗中罵他是歹人;而第二三個字,陶唐是指堯帝,朱元璋認為來復在諷刺他,根本不配與堯帝相提並論。

如此曲解詩文,讓人難免懷疑,朱元璋是存心找茬。沒錯,朱元璋就是想以此置於來復死地。結果,來復沒有走出宮中。飯後,他盤腿坐在大殿之上,一動不動,就這樣猝然圓寂。

來復怎麼可能圓寂得如此巧合?真相極可能是,朱元璋賞賜的飯菜中有毒,來復是中毒而死。不過,也有一種說法,來復沒有被朱元璋毒死,而是受胡惟庸案牽連,被朱元璋凌遲處死(後因牽涉胡惟庸案被凌遲,卒年七十三)。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