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清朝滅亡後,為什麼還有守陵人?背後原因是什麼?

清朝滅亡後,為什麼還有守陵人?背後原因是什麼?

時間:2019-08-06 15:07:39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這個朝代中,出現瞭十二位皇帝。清軍入關之前,滿八旗的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當時的明軍根本無力抵擋,這時候的八旗軍已經是虎視眈眈。到瞭之後李自成將明朝打敗,於是八旗軍開始選擇入關。

清軍入關之後,清朝建立,這時候的清朝開始壯大。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的時候,就已經是對中原虎視眈眈瞭,到瞭順治帝時,他成為瞭清朝第一個入關的皇帝。作為清朝第一個入關的皇帝,順治給後人留下瞭很多謎題。

舉個例子來說就是順治到底是駕崩瞭,還是出傢瞭呢?這個問題的爭論是一直存在的,清朝正史清史稿是說順治帝駕崩,但是無論怎麼看,順治帝的突然駕崩,都是存疑的。清朝滅亡之後,清朝皇帝的陵墓被保護瞭起來,現如今已經成為瞭文物。

清朝的皇帝到瞭之後就亂瞭,前期還是不錯的,到瞭之後很多皇帝都是沒有後代的。清朝在入關之前,有兩位皇帝埋在瞭關外,這裡說的關外就是山海關。這裡的遼東地區,曾經是後金的地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埋葬在瞭這裡。

其次除瞭他們兩個之外,還有努爾哈赤的列祖列宗埋葬在這裡。這三個古墓被稱為“關外三陵”。清朝入關後,有10個皇帝,除瞭末代皇帝溥儀之外,有9個皇帝是埋葬在瞭清西陵和清東陵的,現如今兩個皇陵已經成為瞭文物保護對象。

清朝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埋葬在瞭清東陵的孝陵。無論是清東陵還是清西陵,它們的規模都是龐大的,同時皇陵中擁有數不勝數的珍寶。當時為瞭以後後人盜墓,清東陵和清西陵建立瞭完整的保護機制,為的就是防止有人盜墓。

不過清東陵沒有幸免於難,最終清東陵被孫殿英盜墓,裡面的珍寶大部分都被洗劫一空,至今下落不明。清東陵和清西陵都有專門的機構負責看管,分別是“西陵承辦事務衙門”、“東陵承辦事務衙門”,兩個部門歸屬內務府管理。

不僅如此,關外三陵也是有專人負責看管的,它就是“三陵總理事務衙門”,與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並列,級別非常高。為瞭守護這些皇陵,清朝還專門建立瞭守護皇陵的軍隊,比如說關外三陵的永陵就有足夠多的護衛。

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先,在這裡守護皇陵的人數達到瞭三千多人,這三千多人是沒有俸祿的,大部分白銀的來源都是由朝廷的賞賜給出的。時至今日,清東陵周邊仍然存在很多村莊,這些村莊都是當時皇帝守陵人的後代。

現如今皇陵已經成為瞭國傢文物,由國傢負責保護。那麼在清朝滅亡之後,為什麼還會有守陵士兵呢?他們的工資是由誰給呢?1912年溥儀退位的時候,宣佈瞭“大皇帝辭位之後,其皇室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共和國選設衛兵妥慎保護。”

後來皇陵的守護落到瞭清朝皇室後裔人的身上,清朝滅亡後,皇室後裔的處境也是每況愈下,他們對於清朝皇陵的管理和保護有心無力。沒有錢財的情況下,皇室後裔隻能夠自己籌錢去找讓守護皇陵,這時候的皇陵守護者僅僅幾個人瞭。

由於沒有錢財,加上清朝的沒落,這時候的清朝皇陵已經沒有人看護瞭。到瞭孫殿英盜取清東陵時,根本沒有人抵擋,孫殿英就借著演習的名義攻瞭進去。清東陵的受損程度是最大的,清西陵就要差一些,清朝皇陵中,隻有關外三陵沒有受到破壞。

關外三陵畢竟是清朝入關之前建立的,因此在埋葬的珍寶上,有很多不同之處。這時候還處於後金時期,完全沒有清朝有實力,因為墓中沒有什麼珍寶,因此關外三陵得以幸免,沒有被盜取。現如今已經成為瞭國傢保護文物。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