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楚成王死亡的真相是什麼?到底死於誰人之手

楚成王死亡的真相是什麼?到底死於誰人之手

時間:2019-08-06 18:01:0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楚成王到底死於誰人之手,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每一個歷史瞬間都不是絕對的;每一個歷史故事也不是孤立的。楚國,這是一個讓人唏噓感懷的同時更被其努力抗爭的頑強生命力感染的國傢。八百多年間,它從未堂而皇之地走進中原文化圈,但是,它卻絕不是蠻夷之國。

從被逐南方荒蠻之地,楚國的先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到富國強兵、問鼎中原終成方圓千裡的大國。它成就瞭一段屈辱、抗爭、成長、融合、稱霸、歧途的血淚史。

不論中原諸侯國還是楚國,弒君這一兇殘的舉動是上位最簡單、最有效的手段。唯一令人不解的是,充斥著周禮的中原文化有著同樣的卑劣行徑,卻獨獨去鄙視楚國的血腥。

今天,就來說說發生在楚成王和他的兒子商臣之間的王位爭奪事件。

楚成王是楚武王的孫子。楚武王時期,楚國逐漸強大起來,到瞭楚成王,他同樣要北上中原,特別是在中原霸主齊桓公去世後,楚成王入主中原的野心愈加強烈。但是,此時北方中原的晉國已經是數一數二的大國,經過幾番較量,楚成王被晉國遏制住瞭腳步。

公元前626年10月18日,年邁的楚成王無奈地獨自坐在宮中,搖曳的燭火忽隱忽現略過他的白發。巨大的青銅寶鼎中翻滾著他最喜愛的美食——熊掌,可是他已經再也沒有機會享用瞭:一柄閃著寒光的利劍正指著自己的胸口,劍的另一端就是他的兒子商臣。而造成這一局面的始作俑者正是商臣的老師潘崇。

卻說當初楚成王一開始有意要立長子商臣為太子,後來又後悔瞭,原因是商臣的誣陷導致自己殺瞭大將鬥勃。於是尋思立小兒子職為太子。商臣聽說後一時還不相信,就去詢問老師,潘崇為他想瞭一個計策。楚成王有個妹妹羋氏嫁到江國,近日歸寧在楚。江羋性格急躁,潘崇正是瞭解瞭這一點,於是囑咐商臣如此這般這般。

這一天,商臣借口宴請姑姑接來瞭江羋。開始時他還畢恭畢敬,伺候有加。用現在的話說,酒過三巡之後就故意表現得愛答不理瞭,卻和旁邊的下人交頭接耳,羋氏在招呼瞭幾次後倍感受到冷遇,火冒三丈,立時破口大罵:“你個不孝之子,大王就是應該殺瞭你而立弟弟!”說完徑直坐車走瞭。

商臣確信瞭傳言,連夜告訴瞭老師潘崇。就是這個潘崇,此人絕非善類!哪裡有為人師傅的教人去殺父呢?於是有瞭前面那一幕。

楚成王臨死還在苦苦哀求兒子,希望能讓他吃完瞭熊掌,這個卑微的要求也沒有得到商臣的答應。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一生戎馬生涯,與中原以及周邊部落戰鬥無數,如今怎就落得如此下場?他從來瞧不起諸侯中那種腐朽的周禮氣息,如今死到臨頭,也許能明白,那些束縛顯貴士大夫的禮儀在當時代表瞭一種社會秩序,一種規范,一種價值觀,包括戰爭。

江羋也因自責而自盡,她留給後人的教訓是要謹言慎行,尤其是在喜、怒之時。

楚國能夠在備受排擠的冷眼中壯大起來,我們不能用中原諸侯之間類似貴族紳士的戰爭來衡量。從春秋到戰國,從遵從周禮為社會秩序而戰到追求功利的吞並,楚國是實用主義的開創者。同時它又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學習著中原文化,兼容並包。於是,在江漢平原上,一個五十裡的小部落迅速成為瞭有著自己獨特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大國。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