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為什麼古代四大刺客中隻有荊軻最出名?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荊軻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戰國歷史,風雲激蕩,諸侯之間,紛爭不斷。
韓趙魏三晉而成獨立諸侯,自此戰國開啟瞭七國爭雄的競爭局面。
但到瞭戰國末期,紛爭的混亂局面已經變得逐漸清晰,因為山東六國皆弱,而秦國一傢獨大,尤其到瞭秦王政統治時期,經過前面幾代祖輩的積累,秦國東出已具不可阻擋之勢。
秦國想要攻滅六國,六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紛紛思考良策來對抗強秦或者謀求自保之策。
韓國派出瞭水工鄭國,意圖在秦興修大型水利工程以“疲秦”,楚國選擇瞭不斷把國都東遷,以緩解秦國進攻的壓力,齊國則兩手一攤不問諸侯戰事,積極配合秦國的遠交近攻,魏國心甘情願做起瞭秦國的小弟,老大指哪魏國去哪。
但這些諸侯國的手段,終究還是緩和瞭,要說采用激烈的手段對抗強秦的,當屬燕國,因為它選擇的方式是刺殺秦王嬴政。

說起這段刺殺,就繞不過荊軻,因為他是這件事情的主角。
那麼荊軻刺秦為什麼最終會失敗?除荊軻沒等到該等的人,還有其它因素,且聽我細細道來。
荊軻沒有等到該等的人。
荊軻是衛國人,並不是燕國人,戰國末期的衛國曾被魏國吞並,後來在秦相呂不韋的支持下又重新復瞭國,你還別說,這個衛國比山東諸侯活的時間都長,一直到秦二世的時候才被滅亡,這是後話,所以此時作為衛國人的荊軻對於刺秦王,那是一點源動力都沒得,要說讓荊軻刺秦還不如讓他去刺魏呢。
但古代人講究義字,荊軻刺秦是被名士田光和太子丹逼迫的,畢竟受瞭別人的恩情,那就要還,田光的真心待人和太子丹的賞識讓荊軻沒有退路。

但荊軻可不是沒頭沒腦的莽夫,他的刺殺講究智慧,他自認為自己很可能完不成這個任務,於是一直在等待自己的賓客,讓這次行刺的計劃更加有把握,而不是帶著荊軻認為成不瞭大事的秦舞陽。
但是太子丹懷疑荊軻不敢去刺秦,荊軻大為惱火,在沒有等到自己要等的人的情況下,帶著秦舞陽就賭氣出發瞭,這已經埋下瞭刺殺失敗的伏筆,因為秦舞陽見瞭秦王之後,嚇得臉色發白,引起瞭秦國朝臣的註意,而在荊軻和秦王繞柱而走的時候,秦舞陽也無動於衷,假如這時候秦舞陽能幫忙制服嬴政,又或者荊軻真能等到另外那個能幫上忙的人,行刺大計何愁不成?
太子丹的上策是挾持秦王政。
燕太子丹讓荊軻行刺的目的,其實一開始並不是要殺死嬴政,而是要挾持嬴政,歸還被秦國侵占的諸侯國的土地,在太子丹看來,活著的秦王比死得秦王更加有價值。
但太子丹的這個主意其實是可笑至極的,因為即使荊軻真能挾持嬴政,秦國人也不可能把幾輩人打拼下來的土地在還回去,秦王沒有瞭,再立一個就是,但是土地那可是無價之寶,斷然是不能還的。

如果你對戰國時期土地的珍貴性沒有概念,我們再舉個例子,楚國的楚懷王曾被秦國人關押起來,秦國放出話來,要用楚國的土地來換他們的大王,結果楚國又重新立瞭楚懷王的兒子為王也不願割讓土地,而楚懷王的結局是被秦國關到瞭死,屍體才得以回到故鄉。
另外,即使秦國上下願意歸還土地,秦王政也應允瞭,但當荊軻的刀子離開嬴政的喉嚨之後,他會立即翻臉不認人,秦國的大軍也會重新攻城略地,因為秦國兵強馬壯,六國阻擋不瞭,所以太子丹的上策其實是無稽之談,假如嬴政不想著挾持而一心想要殺死嬴政,秦王政估計在劫難逃,畢竟塗滿毒藥徐夫人牌的匕首,可是見血即死。
秦王政自身有兩把刷子。
說完荊軻刺秦失敗荊軻方面的原因,我們接著來說秦王政的因素,那就是秦王政自身也有兩把刷子,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判斷出荊軻的意圖,這是秦王能逃脫一死的主要原因。
秦王政雖然不是出身行伍,但是平時應該多有練兵器,尤其是他腰間的長劍,肯定不是用來裝飾那麼簡單。
秦王政掙脫荊軻的束縛之後,選擇瞭繞柱而走,並且作為刺客的荊軻竟然追不上,不得不說,秦王政自身的身體素質那還是相當不錯的。
秦王政和嬴政繞柱而跑瞭幾圈之後,秦王政在禦醫的提醒下,連續幾次邊跑邊拔劍,最後拔劍出來後,一個反身就砍斷瞭荊軻的一條腿,讓荊軻喪失瞭行動力,然後荊軻使出渾身力氣擲出的匕首,秦王政也一個縱身躲閃開瞭,這一系列的舉動,都證明瞭秦王政絕非凡夫俗子,雖不是練傢子,自保能力還是不容小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