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清軍許諾鄭芝龍的三省王爵為何不兌現?鄭傢一副好牌活生生讓鄭芝龍打殘瞭!

清軍許諾鄭芝龍的三省王爵為何不兌現?鄭傢一副好牌活生生讓鄭芝龍打殘瞭!

時間:2019-08-07 16:59:3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清軍許諾鄭芝龍的三省王爵為何不兌現?鄭傢一副好牌活生生讓鄭芝龍打殘瞭!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吳三桂在李自成和多爾袞之間,選擇瞭多爾袞,他帶著清軍入關,幫助清軍問鼎天下。所以多爾袞加封他為平西王,許諾世代可以鎮守在雲南地區,跟明朝的沐英傢族是一個級別的待遇。

而鄭芝龍同樣手握軍權,勢力范圍甚至更大,一旦投降,整個東南沿海地區,都會望風而降。而且鄭芝龍扶植隆武皇帝,是有擁立之功的明朝重臣。招降鄭芝龍顯得比吳三桂要重要的多,可是清軍卻沒有按照約定給與鄭芝龍相應的爵位和官職,這是為什麼呢?

吳三桂不僅將清軍放入關內,而且幫清軍打瞭很多硬仗。

吳三桂手裡的五萬關寧鐵騎,無疑就是那個年代,明朝最強大的軍備力量。他的投降等於是將明朝最精銳的部隊,送給瞭滿清。

多爾袞不是傻瓜,他先是讓吳三桂的五萬鐵騎和李自成的十萬大軍殺得難解難分以後,才悍然出兵,直搗黃龍,一舉擊潰瞭李自成。

而這個時候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其實也傷亡慘重,在李自成撤退到陜西以後,多爾袞吩咐阿濟格前往追擊,與之同行的還有吳三桂的關寧鐵騎。

所以說在徹底擊敗李自成的戰績當中吳三桂是功不可沒的。除此之外,吳三桂還被派往瞭四川,跟豪格一起追殺張獻忠。最終張獻忠大軍被擊敗,逃亡雲南。

永歷皇帝在雲南稱帝以後,吳三桂的大軍又窮追不舍,一直追擊到緬甸,逼迫緬甸王教出瞭永歷皇帝,才算罷休。

所以吳三桂可不僅僅是因為放清軍入關才獲得瞭平西王的大位,他的軍隊幾乎走遍瞭整個大明版圖,最終才安安穩穩地坐上瞭平西王的位置,享受世代鎮守雲南的資格。

鄭芝龍手握強大海軍,占據福建地區,被許之以三省王爵。

鄭芝龍觀察當今天下局勢,在南京有人擁立弘光帝稱帝,結果失敗瞭。但是投降的將領都收到瞭表彰和獎勵。

所以鄭芝龍也匆忙找來瞭朱聿鍵,希望立他為皇帝。如果能夠成功,他就能夠成為復國元勛,即使不能成功,他也能憑借在南明的崇高地位,到清朝撈一個大官做做。

他甚至認為他手裡有軍權,清軍還不敢隨便動他。等到清軍南下的時候,鄭芝龍想都沒想,立刻將福州給讓瞭出去。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向清軍表明自己的態度,自己是可以投降的。但是他的軍隊依舊駐紮在安平,意思也很明確,投不投降,要看你們清朝皇帝準備給他多大的官職。

這一招的確厲害,但是出讓福州的代價似乎太大,鄭芝龍為此也十分肉疼。清軍明白瞭鄭芝龍的意圖,所以找來瞭洪承疇,洪承疇說話反正也沒有個準信,所以他揚言,隻要鄭芝龍能夠投降,那就封他為三省王,統領三省。

這可是一個非常大的誘惑,但是前提條件是,鄭芝龍必須要親自到清軍大營談判才行。在如此巨大的誘惑之下,鄭芝龍當然願意前往。

鄭芝龍被無情扣押,鄭成功堅決抗清。

鄭芝龍屁顛屁顛地趕往瞭福州的清軍大營,但是鄭芝龍隻帶瞭十幾個隨從,其他啥也沒帶。清軍自然有自己的打算,他們告訴鄭芝龍,封三省王的事情,需要去北京跟皇帝商量,所以必須要帶著鄭芝龍前往北京。

鄭芝龍當場就懵瞭,原來洪承疇說話跟放屁沒什麼區別,一點誠信都沒有。讓一個漢奸講誠心,鄭芝龍似乎有點高看瞭他。無奈之下,鄭芝龍隻好被送到瞭北京。

清軍的想法十分簡單,他們認為鄭芝龍的大軍,那就隻聽從鄭芝龍一個人的。清軍扣押瞭鄭芝龍,那這支軍隊就會群龍無首,從而變成一盤散沙。而且他們也要為鄭芝龍的個人安全考慮。一旦這個局面出現,那麼消滅鄭傢的大軍,就是一件非常輕松的事情瞭。

結果到瞭北京的鄭芝龍,隻被授予瞭一等精奇尼哈番的官銜,什麼實權都沒有,簡直就是架空瞭鄭芝龍,而且鄭芝龍身邊有大量密探監視,壓根就不容許他有任何叛逃的想法。

早在鄭芝龍被抓瞭以後,清軍就已經帶兵攻入瞭安平,大肆劫掠,甚至連鄭成功的母親都被清軍奸污自盡。

鄭成功痛不欲生,立刻表示要起兵反清。從此開始瞭鄭氏傢族反清的序幕,這一開始就長達三代人數十年之久,可見這一步棋,滿清是走錯瞭。

許諾鄭芝龍的事情,為何不能答應呢?

當時的滿清政府,連續擊敗瞭李自成、南明兩個政權的主力部隊,此刻已經坐擁天下三分之二。到瞭福建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打算順理成章地接管這個地區瞭。

所以清軍對鄭芝龍的力量,壓根就不夠重視。此外授予鄭芝龍三省王的決定是洪承疇張嘴瞎說的,這件事未必就得到瞭清廷的同意,極有可能是洪承疇想要立功,所以胡亂編造出來的,從後期滿清對鄭芝龍的態度上來看,其實也能說明這一點。

到後期鄭芝龍隻希望滿清許諾他能夠成為福建一省的王爵,都沒有得到承諾,可見當年的三省王絕對是洪承疇瞎編亂造的。

鄭芝龍的實力十分強悍,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當時鄭芝龍光軍隊就有不下二十萬之多,還有幾千艘戰船,數不清的錢財,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帝國。

無奈鄭芝龍壓根就不會利用如此龐大的傢業,這份傢業要是給滿清,他能再造第二個滿清帝國出來。所以滿清對鄭芝龍還是相當忌憚的,所以封他為三省王,絕對會成為滿清政府最大的隱患,因為他這麼強大的實力,隨時都會造反。後來吳三桂造反,其實就是印證瞭這一點。

鄭芝龍的癡心大夢,導致他身處囹圄之中。

鄭芝龍是海盜起傢,他在東南亞的勢力一直都相當大。任何一艘在南東南洋貿易的貨船都要掛上鄭傢的旗幟,才能保佑平安。

所以鄭芝龍儼然就是個海上的皇帝,但是他不僅要追求海上的皇帝,他還想著到岸上來做土財主。所以他看中瞭福建,並且在這裡投降明朝,成為明朝的官員。

他兒子鄭成功從小接受儒傢教育,理解忠君愛國的思想。所以在做事方面跟鄭芝龍處於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甚至在鄭芝龍投降清軍的時候,鄭成功拒絕與之同行,就可以看得出,鄭成功思想上的成熟。

鄭芝龍稱霸福建的夢想逐漸實現以後,他依舊不滿足於此,他並不是想要做皇帝,而是想要世代成為鎮守地方的世襲傢族。

為此他在明朝時期已經做到瞭這一點,到瞭清軍到來以後,他自然也是追求這一點,但是卻遭到瞭陷阱。他的春秋大夢終於醒瞭,因為清軍是不可能給他這些承諾的。

不過為時已晚,當時的鄭芝龍已經成為瞭清軍俘虜,二十萬大軍,幾千艘戰船,包括數不清的金銀珠寶,依舊沒辦法拯救鄭芝龍。

鄭芝龍為何會有如此癡心呢?應該是他創業的時候,實在是太艱難瞭。隻有獲得朝廷的正式認可,他才能在海上包括陸地上順理成章地做生意。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把自己也給搭進去瞭。

他跟吳三桂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吳三桂不光跟清軍要榮譽,還要把清軍做很多事情。而鄭芝龍張口就跟清軍要爵位,這就有些讓人反感瞭。可憐鄭傢這麼一副好牌,活生生被鄭芝龍給打殘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