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西域在古代有什麼樣的地位?為什麼古代帝王都拼命要拿下西域?

西域在古代有什麼樣的地位?為什麼古代帝王都拼命要拿下西域?

時間:2019-08-07 18:54:4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西域在古代有什麼樣的地位?為什麼古代帝王都拼命要拿下西域?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在我沒來新疆之前西域一詞隻是在同歷史相關的一些書中看到過,也沒有想過要多去瞭解西域對中國的重要性。來到新疆幾個月之後慢慢的才發現西域對古代的中國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失去西域對古代中國來講猶如自斷一臂。

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府設立

說到西域一詞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漢武帝初期為瞭聯合西域其他國傢對匈奴進行牽制派遣張騫帶領使團出使西域,這也是中國官方代表團第一次正式踏入西域這片土地。雖然張騫出使西域並未能達成原定的戰略目標,但對中國來講通過初步瞭解西域對以後的局勢發展也產生瞭重大影響,也正是因為如此“張騫出使西域”才被稱為“鑿空”之旅。

漢朝建立初期在正北、西北方向一直受到匈奴的嚴重威脅,盡管選擇和親但匈奴依然時不時派兵襲擾漢朝邊境城鎮。後來經過漢朝文帝、景帝的休養生息漢朝積累瞭巨大的財富,光戰馬就擁有30萬匹以上。漢武帝繼位初期發動瞭對匈奴的幾次作戰並取得瞭勝利,徹底扭轉瞭漢朝被動挨打的局面。尤其是霍去病在河西之戰中率領騎兵部隊采用以戰養戰的方法遠程奔襲上千公裡打敗瞭匈奴部落從而實際控制瞭河西走廊,隨後漢朝在河西走廊設立瞭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西域擁有大片的草原可以用來養馬,哪個能夠掌控西域就等於擁有瞭強大的後勤補給基地,這些也是古代戰爭的潛力。雖然在漢武帝後期出現瞭一系列的失誤加上連年征戰國力消耗巨大,使得漢武帝晚年不得不頒佈“輪臺詔”表示悔過(漢武帝也成為瞭歷史上第一個因為犯錯公開表示悔過的皇帝)。但經過長期作戰匈奴對西域的控制已經微乎其微,已經實際控制瞭河西走廊之後到瞭漢武帝的曾孫漢宣帝劉病已在位時於公元前60年設立西域都護府將西域正式納入漢朝版圖。西域都護府主要是保證絲綢之路暢通無阻的同時對匈奴起到牽制作用,另外西域都護府還負責調節西域36國之間的矛盾,必要時可指揮多國聯軍作戰。可見實際控制西域對於古代的中國來講不僅能夠穩定與他國的貿易促進經濟發展,還能夠在軍事上發揮巨大的作用。

西漢末年西域都護府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小,西域進入瞭多方勢力爭奪的混戰局面,到瞭東漢時期班超投筆從戎出使西域使得漢朝再次實際控制瞭西域,從而為最終徹底滅掉負隅頑抗的北匈奴贏得瞭先機,這也是為什麼東漢末年三國紛爭之時北方地區沒有遭到大規模入侵的一個原因,此時的匈奴部落要麼已經俯首稱臣要麼已經被打得沒脾氣跑遠瞭。

唐太宗時期設立安西都護府

而後不管是在兩晉又或者是五胡十六國以及魏晉南北朝的政權由於時間較短都未能夠形成對河西走廊和西域的實際控制,直到後來隋朝重新實現南北統一之後中原王朝才有瞭再一次瞄向西域的機會。到瞭唐貞觀十四年即公元640年,唐朝在西域設立安西都護府,中原王朝再次實際控制瞭西域。對西域的控制有力促進瞭唐朝跟中亞多國的貿易,長安城成為瞭世界上極少數人口數量超過100萬的城市。盡管在此後吐蕃崛起與唐朝在西域進行瞭反復爭奪,但是後來吐蕃內部分裂之後張議潮趁機組織“歸義軍”與唐朝取得聯系表明立場,“歸義軍”的存在使得唐朝即便在末年也沒有丟失對河西走廊的控制。後來隨著中原王朝勢力的收縮,“歸義軍”與中原王朝的聯系基本上斷絕,失去瞭與中原王朝聯系的“歸義軍”為瞭自保甚至組建瞭小的政權,直到北宋初期被李元昊所滅。

而北宋在建立之時所面臨的形勢就已經非常嚴峻,西北和正北方向的遊牧民族部落實力已經比較強大,吐蕃又時不時想要通過河西走廊打到中原。北宋想要仿照漢朝和唐朝拿下河西走廊變被動為主動在宋神宗年間在宰相王安石的主持下進行變法,對外發動瞭“熙河開邊”的戰役短暫攻克瞭河西走廊並設立瞭隴右都護府,西夏看到生死存亡的時刻到瞭也傾全國之兵發動瞭“永樂城之戰”,“永樂城之戰”北宋軍隊慘敗之後宋神宗在朝廷之上大聲哭泣,這次戰役不僅沒能實現滅掉西夏的戰略意圖反而因為戰役的失敗造成瞭巨大損失。再到宋哲宗時期即公元1100年左右北宋對西夏最終取得瞭戰略上的主動權。可惜的是北宋有想法有作為的皇帝都去世的比較早,再往後北宋內部矛盾激化加上國內農民起義不斷使得北宋錯失瞭滅掉西夏的大好機會,反而在鼎盛時期稀裡糊塗就被金朝給滅瞭,連皇帝都被俘虜瞭。

宋神宗因為沒能拿下河西走廊當朝痛哭

北宋滅亡之後南宋偏安一隅,想要再收復北部的失地都非常難瞭,至於河西走廊和西域就更不用提瞭。而漢朝和唐朝的歷史已經證明瞭控制西域對於中原王朝的重要性,失去瞭對西域的控制中原王朝就失去瞭對北方遊牧民族部落的牽制,反而會在多個方向上變得更加被動。待蒙古帝國崛起在公元1227年滅掉西夏之後,南下滅掉金國和南宋已是定局。

蒙古帝國持續擴張之後分為瞭4大汗國,雖然領土面積非常大但絲綢之路並未能延續之前的輝煌。到瞭明朝之時各民族的融合開始加深,中原王朝開始承認其他遊牧民族的自治權。因此雖然明朝設立瞭關西七衛但並沒有實際控制河西走廊和西域,關西七衛的自治程度非常高,明朝設立關西七衛也隻是為瞭能夠借助其他部落保障絲綢之路上使節和商隊來往道路的通暢,同時方便集中精力對付北部的蒙古殘餘勢力而已,加上同一時期帖木兒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幹擾,使得明朝時期陸地絲綢之路同樣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明朝設立關西七衛保證絲綢之路通暢

到瞭清朝時期民族融合程度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先後平定瞭準噶爾和大、小和卓的叛亂,又接受瞭土爾扈特部落的東歸,因此在乾隆年間清朝對於西域的控制力還是比較高的,國內矛盾也並不算激化。可惜的是當世界正在發生大的變革之時已經中斷的絲綢之路並沒有恢復,中外之間的文化、經貿交流也逐步落沒。再往後當清朝再次重視起西域的時候就是阿古柏入侵西域的時候,西域一旦丟掉的話河西走廊就危險瞭,河西走廊面臨的風險又會直接影響到關中地區,這種情況對任何一個中原王朝來講這是不允許出現的,還好左宗棠在胡雪巖的幫助下保住瞭大西北才為清朝延續瞭國祚。

可見在民族融合程度並不高的漢朝、唐朝以及宋朝時期能否控制西域會直接影響到中原王朝對遊牧部落的戰略,能夠控制西域戰略上就能掌握主動權,而如果失去西域就會被動挨打。漢朝、唐朝和宋朝花費巨大代價要打通的絲綢之路到瞭各民族開始高度融合的清朝拿在手裡卻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純粹是將一副好牌給打爛瞭。

左宗棠收復新疆之戰

對於古代中國來講哪個王朝能夠實際控制河西走廊,打通絲綢之路並加以利用哪個王朝就有很大可能夠成為歷史上強大的王朝,這也是為何北宋皇帝沒滅掉西夏時當著朝中大臣的面痛哭流涕,南宋詩人陸遊“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原因。如果沒有瞭為國戍輪臺的機會就表明瞭中原王朝在一定層面上失去瞭戰略主動權,無異於一個人的一隻胳膊被折斷瞭。

而當今中國面對的全球局勢遠比古代中國面對的情況要復雜得多,新疆對於中國的復興也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