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不受劉邦待見,為什麼最後還當瞭皇帝?
今天小編為大傢帶來瞭一篇關於劉恒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劉邦的的八個兒子中,劉恒算得上是最不受劉邦待見的兒子。
為什麼說劉恒不受劉邦待見呢?

劉恒是在八歲的時候被劉邦封為代王的。
劉恒之所以得到分封,是因為當時本來是趙國丞相的陳豨叛亂。陳豨叛亂以後,自封為代王。後來,劉邦把陳豨消滅以後,就把劉恒封為代王。
有人可能會說,劉恒被封為代王瞭,怎麼還說劉邦不待見他呢?
確實不待見。要知道,劉邦建國後,在分封諸侯的時候,是沒有封過代王的。這個代王,是造反的陳豨自己封的。顯然,其法律地位是非常不高的。本來劉邦應該廢除“代王”這個職位的。不過,出於想讓自己兒子取代異姓諸侯王的角度考慮,所以才分封瞭劉恒。
再一點,代地位於邊遠地區,物產各方面都不豐富,和中央也隔得非常遠。在古代,一個人所獲得的分封,決定著他的政治地位。古代有一個“關內侯”的爵位,就是封地在函谷關以內。而函谷關以內,是離皇帝更近一點的地方。漢武帝的時候,因為關內的土地封完瞭,樓船將軍楊仆為瞭得到“關內侯”的待遇,把函谷關往東移動瞭三百裡。
由此可見,被分封在邊遠山區的劉恒,確實很不受劉恒待見的。

為什麼劉恒不受劉邦待見呢?
其一,劉恒的母親不受劉邦待見。。
劉恒的母親薄姬本來是魏豹的老婆,後來,魏豹被劉邦滅後,薄姬到瞭劉邦的織佈房裡。劉邦偶爾一次視察織佈房,看見薄姬有些姿色,就把她納入後宮。
但是,就算納入後宮,可劉邦卻從來沒有臨幸過薄姬。可見,薄姬雖然有些姿色,其實隻是一般,毫不出色,劉邦沒有一點點要臨幸她的欲望。把她選入後宮,無非是因為劉邦具有那種男人的占有心理而已。
劉邦一生唯一一次臨幸薄姬,是劉邦無意中聽見他所寵愛的後妃管夫人和趙子兒在說笑。劉邦問她們笑啥,他們說她們兩人和薄姬當年曾說,有機會的話,要共享富貴。如今隻有他們兩人享受富貴,薄姬卻沒能享受到。
其實,趙子兒和管夫人未必是想向劉邦推薦薄姬,這也不符合後宮的法則。不過劉邦聽起來意思就變瞭,他大約是覺得同樣是他的老婆,他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就“仗義”瞭一回,把薄姬臨幸瞭一次。
這一次臨幸,既是一次成功的臨幸,又是一次失敗的臨幸。
說是成功的臨幸,是因為薄姬運氣好,一下就懷瞭身孕,後來也就有瞭劉恒。說是失敗的臨幸,是因為劉邦肯定沒在薄姬那裡找到感覺,完成任務後,再也沒有臨幸過薄姬瞭。
不管怎麼說,劉邦是不待見薄姬的。所謂“子以母貴”,既然薄姬不受待見,劉恒自然也不受待見瞭。

其二,劉恒的表現無法吸引劉邦的註意。
劉恒在當瞭代王以後,到瞭自己的封地上。他在代地就藩的十五年間,有兩件事引人註目。一是休養生息,二是生活樸素。由於他休養生息,因此給瞭很多時間給老百姓發展生產,老百姓逐漸地豐衣足食。又由於他生活簡樸,因此沒有向老百姓索取更多,因此老百姓更加富裕。
但是,盡管他的做法讓老百姓很滿意,但是,卻反而愈發沒有吸引劉邦的註意。因為他這些表現,實際上就是不做事,當然也不享受。劉邦顯然不喜歡這種。劉邦喜歡的是什麼呢?是那種和他性格類似的人,殺伐果斷,愛搞事,會享受。劉恒完全不是這樣的,因而,劉邦不會喜歡他。
我們現在再來回答,劉恒不受劉邦待見,為什麼會當皇帝。
恰恰是劉恒不受劉邦待見這一點,讓他當瞭皇帝。
因為在平定諸呂之亂後,對皇帝的選擇,是由大臣們來做出的。大臣們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們至少有兩個考慮:
其一,太後絕對不能是呂後那樣的人。
其二,皇帝絕對不能是劉邦那樣的皇帝。
劉邦是誅殺功臣的罪魁禍首,呂後是造成諸呂之亂的罪魁禍首。隻有不選擇劉邦、呂後這樣的皇帝和太後,大臣們才能確保富貴,國傢才會確保平安。
而薄姬的和劉恒,剛好不是呂後和劉邦這樣的人。因此,他成為大臣們的第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