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出名的燈謎和對聯 王安石靠此名利雙收
還不知道:古代對聯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傢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元宵燈謎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燈謎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瞭,隻不過那時它不叫燈謎,而叫“隱語”,直到漢魏時期才被稱之為燈謎。
據說有一年的元宵節啊,乾隆皇帝帶著一群文武大臣,興沖沖的去看燈會,看到高興的時候,乾隆還與大臣們玩猜燈謎的遊戲。

大學士紀曉嵐出瞭一個燈謎:“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仿佛,既非傢畜,又非野獸。詩不是,詞不是,《論語》也不是。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
紀曉嵐這燈謎一出,難倒瞭在場所有人,最後竟沒一個人答得上來,紀曉嵐隻好自己揭開謎底,原來燈謎說的就是“猜謎”。

古往今來數千年歷史,有許多關於元宵節的趣事,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北宋王安石妙聯為媒的故事。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傢和詩人,他20歲的時候赴京趕考,於元宵節時路過某個地方,就一邊趕路一邊觀賞燈會。說來也是緣分,那麼多的燈,他偏偏就看到瞭一大戶人傢高高懸掛的走馬燈,隻見那走馬燈下懸著一個上聯,乃是那戶人傢在征對招親。

王安石一門心思趕考,哪有心思參加招親啊,他隻是瞥瞭一眼上聯,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默默思考片刻,怎麼也對不出來,他隻當一件平常事,也沒太在意,對不出就離開瞭。
到瞭京城,主考官以隨風飄動的飛虎旗出瞭一個上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此聯一出,難倒瞭一大片考生,王安石見到瞭卻一副喜出望外的模樣,因為他發現之前沒對出的那個招親的走馬燈聯恰好能對上主考官的上聯,於是他便以招親聯應對出,最後被取為進士。

王安石考中進士後回到傢鄉,途中又路過那戶招親的人傢,見還是沒人對出走馬聯,便以主考官出的聯回對,成瞭那戶人傢的乘龍快婿。
除瞭王安石,還有一個秀才在元宵節這天憑借自己的才學直接被皇帝賜為瞭狀元!相傳明成祖朱棣當皇帝的時候,有一年他在元宵節微服出遊,在民間,朱棣和一個秀才聊得非常投機,朱棣認為這個秀才是個人才,就出瞭一副上聯考驗秀才,“燈明月明,燈月長明,大明一統。”

秀才聽後,立刻對出下聯“君樂民樂,君民同樂,永樂萬年。”朱棣在位時期的年號便是“永樂”,秀才此聯一出,朱棣大喜,當即就賜秀才為狀元。
對秀才來說,這可是天大的好事,無數讀書人擠破瞭頭都不一定能考中進士,他卻一下子就成為瞭進士裡的第一名,這還不是天大的好事嗎?
關於元宵節,你還知道哪些燈聯、燈謎的趣事嗎?